第1656章 戏谑资本

整个好莱坞就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利益纠结体,有些时候,个人利益就仅仅只是个人利益;但有些时候,个人利益却可以成为撬动集体利益的杠杆——比如金·凯瑞的“两千万俱乐部”,比如约翰尼·德普的“票房分红式酬劳”,故事的开始只是个人利益,但故事的发展却改变了整个产业格局。

现在的蓝礼也是如此。

为什么整个电影产业都将蓝礼描述为“现象级人物”,不是因为EGOT,也不是因为连续两部五亿票房,而是因为蓝礼的选择和态度正在改变整个产业的框架结构,从独立电影到艺术电影再到商业电影,全方位都可以感受到。

关于“星际穿越”的剧组内部谣言,关于蓝礼与环球影业的合作,这些都只是星星之火而已,但好莱坞却希望这些火星能够成为熊熊烈火,再次撬动好莱坞之中的华尔街资本,为演员和导演为首的电影制作团队赢取更多利益。

对于托马斯来说,蓝礼正好撞在了枪口上,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选择出击;而对于蓝礼来说,托马斯恰好成为了自己转型过程中的关卡,他为了赢得更多自由和权利而选择对抗。但现在这场对抗却正在越来越大!

就如同之前所说的,站得越高、责任越大;能力越强,责任越重,作为一名普通职员和作为一名首席执行官,手中权力和肩负责任都将截然不同。现在的蓝礼就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不管他是否愿意,现在都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不久前,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公布了第七十一届金球奖的提名名单,蓝礼当之无愧地再次成为了瞩目焦点!

蓝礼毫无悬念地斩获了剧情类和音乐喜剧类两个部门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并且,“地心引力”和“醉乡民谣”两部作品还更进一步地双双跻身剧情类和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的争夺战,这比起当年“爱疯了”和“抗癌的我”联手创造的风潮还要更加汹涌激烈!

首先是剧情类部门。

“为奴十二年”成为最大赢家,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配乐等七项提名笑傲群雄,这部不久之前在多伦多电影节之上斩获了人民选择奖的作品,正在成为今年颁奖季的头号种子。

福克斯探照灯负责发行,布拉德·皮特作为制片人,再加上群星云集的强大演员阵容,同时还有黑人题材电影做保驾护航,“为奴十二年”可以说是奥斯卡命题作文里的模范作品,在今年颁奖季的征程可谓是稳稳当当、一帆风顺,就连影评人都纷纷送上了赞誉——这是今年媒体综评仅次于“地心引力”的作品。

客观来说,“为奴十二年”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流水线作品,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曾经在“饥饿”、“羞耻”等作品之中展现出来的冷峻和犀利已经消磨殆尽,却成功地以他的艺术理念创作出了“为奴十二年”这部“所有一切都恰到好处”的作品——

不会太过犀利也不会太过温和,不会太过张扬也不会太过低调,不会太过华丽也不会太过平庸,所有一切都四平八稳;即使不喜欢,也挑剔不出太多毛病,即使从艺术价值角度来说没有太多探讨意义,却完美契合奥斯卡的审美。

简单来说,这不是艺术创作,这是命题作文。而且,这还是满分命题作品,学院没有理由拒绝或者忽略这样一部作品,“为奴十二年”几乎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奥斯卡系作品”的概念,甚至比“国王的演讲”、“艺术家”更加契合。

当然,也更加无趣;但,这就是奥斯卡。

自从多伦多电影节以来,“为奴十二年”的声势就一路走高,轻松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爆发出了一骑绝尘的强势姿态,冲向了奥斯卡。

金球奖的提名名单也给予了证实。

除此之外,“地心引力”、“菲洛梅娜”、“极速风流”、“菲利普斯船长”全部跻身了最佳影片的最终角逐。其中,“地心引力”和“菲利普斯船长”都是四项提名,并驾齐驱。

相对而言,“菲利普斯船长”和“极速风流”都是传记电影,符合学院审美,但前者的伪纪录片风格,剑走偏锋,不是学院的一贯作风;后者整体质量还是不够突出,剧本和表演都相对薄弱,金球奖的提名不见得就能够奠定后续的强势。

“菲洛梅娜”则是一部温馨小品,有点类似于2010年的“初学者”,如果想要蜕变成为今年的“朱诺”或者“阳光小美女”,后续还需要持续发力。

“地心引力”以商业电影的姿态杀入最终决战圈,却是一个意外惊喜,尽管好评如潮,但强烈的商业属性却可能如同“阿凡达”一般,反而成为阻止电影在奥斯卡创造佳绩的绊脚石——薄弱的剧本是两部商业电影的共同点,但精彩的表演却成为了“地心引力”的未知因素。

现在整体来看,“为奴十二年”几乎没有对手,“地心引力”和“菲利普斯船长”需要爆出惊天冷门才能够翻盘;而“为奴十二年”的真正对手来自于另外一部作品,在金球奖之上被归类于音乐喜剧类部门的作品。

其次是音乐喜剧类部门。

“美国骗局”则是一骑绝尘,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七项提名,与“为奴十二年”并驾齐驱,这部十二月才正式上映的作品正在成为今年颁奖季的三号种子,打乱局面。

哥伦比亚影业负责发行,大卫 O·拉塞尔执导,演员阵容一样星光熠熠,延续了导演过去两部作品“斗士”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风格,又是奥斯卡颁奖季的典型治愈系作品,上映之后也是一路节节攀升,早早就已经抢先预定了今年奥斯卡的种子席位。

“美国骗局”的方方面面都让人联想起去年的那部“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看似喜剧小品,实则以小见大,精良的制作、戏谑的态度和举重若轻的回归,这一切都使得“美国骗局”成为了奥斯卡系喜剧的最佳代表。

大卫 O·拉塞尔就好像阳光版本的科恩兄弟,又或者是积极版本的亚历山大·佩恩。但这也恰恰是最为遗憾的部分,科恩兄弟足够黑暗,一黑到底地揭开社会阴暗面,亚历山大·佩恩足够小资,将中产阶级的问题剖析地尖锐而深刻,而大卫 O·拉塞尔呢?核心思想始终如同隔靴搔痒,兜兜转转的最后一圈依旧是美国梦式的心灵鸡汤。

从“斗士”到“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再到“美国骗局”,大卫 O·拉塞尔的作品总是如此,轻而易举地收获学院派的喜爱,却终究还是在演员方面绽放光芒,作品整体和导演本身还是缺少了真正重拳的攻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