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7章 紧身效应(第2/2页)

从本质来说,这就不是颁奖季中意的类型,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和梦想里的落魄艺术家们喜欢的类型,就好像戴夫·范·朗克和鲍勃·迪伦之间的区别,纽约、巴黎和伦敦就为之疯狂,爱不释手、如痴如醉,却不是洛杉矶。

这一世也是如此。

当“醉乡民谣”在戛纳赢得了一片掌声的时候,业内却普遍不看好这部作品的颁奖季前景,而科恩兄弟也承认,他们不是为了颁奖季而拍摄的,当初他们在寻找投资资金的时候也遇到了困难,就如同大卫·芬奇一样。

索尼经典在安排策划“醉乡民谣”的扩映脚步时,始终保持小心谨慎,甚至有些太过拘谨了,侧面也证明了这样的观点:如果想要将“醉乡民谣”推入颁奖季的视线之中,他们需要更加用心也更加全面地规划。

于是,点映四周——更为准确来说,应该是点映五周,“醉乡民谣”的票房曲线创造出了如此出色的佳绩,这才能够引发如此诸多讨论。

如果艺术电影的市场潜力远远超出了想象,那些资深影迷们依旧愿意前往院线支持这些艺术作品,那么票房数据以及后续录像带租赁市场都更加值得期待,这也意味着回收成本乃至于实现盈利变得更加容易,各大电影公司也都将更加愿意投资那些艺术作品。

即使不为了颁奖季,也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继而,大卫·芬奇、大卫·林奇、科恩兄弟这样希望能够拍摄出与众不同作品的导演们就能够寻找到更多生存土壤了。

顺带一提,欧洲电影和美国电影不同之处也就在于此。

欧洲电影依旧愿意设立各式各样的赞助基金来支持此类艺术电影,而艺术电影登陆院线之后也总是能够寻找到自己的观众群体,实现收益,因此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北欧等等都常年可以看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艺术电影。

美国电影则是以市场为导向,暑期档和颁奖季已经占据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市场比例,乃至于更多,这使得其他电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电影产业的发展就渐渐陷入了死胡同——迪士尼才能够越发一家独大起来。

现在,先是“地心引力”打破秋季档的桎梏;而后是“醉乡民谣”打破颁奖季的桎梏,业内人士怎么能够不关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