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问题(第2/2页)

“不对,回家还不合适,或者是,去了怡佳?嘿嘿。”

王金菊那个无语啊!

男人!

……

胡珺婷这会手插在口袋里,慢慢的在河边走着,看着路旁那些底商,“不过不到一年的功夫,这么多牌子都来这里开了专卖店?”

她看到,国内主打休闲运动的那些的时尚品牌,这里是一家都不漏。

甚至同样的牌子,这里还不止一家。

加上之前看到的那些,可以说那些在电视上做广告的服装、皮鞋品牌,现在在镇里都有了专卖店。

“是啊,我们这里比县里还全些,”唐少康说,“听说很多单店的生意,不但普遍比市里的还好,甚至比省里的还好。”

这确实不是往脸上贴金的话,现在镇里的那么工厂,容纳了那么多工人,而且其中大多是爱时髦,也舍得花钱的年轻人,加上镇里的商业区又相对集中,这些商家的生意,是真不错。

还有一个方面,也让这些商家的生意很兴隆。

虽然日子已经普遍富了起来,但镇里的好多人的消费习惯,至少和省里的居民,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他们的攀比之风很严重。

往往是一个人买了双温州知名品牌皮鞋今年的尖头新款,过两天,他的邻居,肯定一人一双。

女人则更厉害,到学校接孩子的时候,要是有个妈妈,穿了件漂亮的羽绒服,或者是好看的大衣,过不了两天,那些来接孩子的妈妈,身上穿着的衣服,除了颜色可能会不一样,款式一定高度统一……

这样的消费习惯,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

以至于经常有些商家会惊讶的发现,自己店里的某样商品,莫名其妙的就成了爆款。

“所以这些店的租金,已经高到很多人不敢想,都已经引起了镇里的重视。”

唐少康知道,也是因为冯一平的强调,以及这些年一直呆在副镇长位子上不动的黄承忠的原因,镇政府对镇里的房价,尤其是商品房的价格,非常关注。

当然,因为在这一方面,镇里早就走在前头,有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绝不会出现房价暴涨的局面,但是任何这样的苗头,当然一定要予以高度关注。

“真是一年一个样。”胡珺婷说。

看着眼前的场景,抚今追昔,不由得不叫人感慨。

“是啊,一年比一年好。”

胡珺婷看着那一对刚从一家店里出来,拎着几个袋子,甜蜜的依偎在一起的情侣,眼里有几丝羡慕,“可是,你想过没有?”

“等我们孩子长大的时候……”唐少康又在憧憬着,“啊,想什么?”

“我是说,你在这工作,我在外面工作,将来你还有可能调到其他地方,结婚以后,肯定是聚少离多,这样的日子,怎么过?”

唐少康愣了一下,“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啊,一平在镇里这么多公司,你完全可以申请调回来。”

这还真不是不可以,不是不能调回镇里。

但相对来说,胡珺婷一直在有佳便利上班,现在已经是地区级别的负责人,再努力几年,不是没可能更上一层楼。

对一个还在参加自考,都还没拿到大学文凭的人来说,她是真的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而回镇里,则只能进入集团其它公司,个人的发展,会不会有现在这么顺遂,胡珺婷真没底。

她只觉得,自己要成为镇里一家工厂的负责人,挺难,而且也真不太感兴趣。

“如果过几年,你的工作调动了呢?”胡珺婷说。

“镇里前景这么好,谁愿意调走?”唐少康马上说。

不过,话说完,他自己也有些底气不足。

镇里确实好,而且是越来越好,周围那些乡镇的人,削尖了脑袋,到处请托,拼命想调进来。

但是,唐少康也是有追求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会像黄承忠那样,会甘之如饴的在副镇长的位子上一直呆下去。

而且他也清楚,自己没可能在镇里一步步的往上升,最后成为一把手,拜托,那个位置那么抢手,怎么可能会轮到他?

再说,等黄承忠退休了之后,就是副镇长,估计也轮不到他这样的人。

所以最好的途径是,先在镇里好好锻炼几年,然后活动活动,外调或者上调到县里,之后,再一步步的往上升。

所以这么一来,最好是胡珺婷能不要工作,自己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让胡珺婷不工作?他看了看胡珺婷,想了想,这样的话,确实不好说出口。

于是他也沉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