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坦途(第2/2页)

我们的经济学家,从学术的角度,阐述了对中国模式的看法,他的发言很严谨,所以同样受欢迎。

我们知名的外交官,英语非常流利,他的阐述,论据充分,论点明确,但因为他阐述的观点,和我们国家宣传的基本是一个口吻,所以让人觉得不太有新意。

等他发言结束,一个小时的会议时间,已经过去了40分钟,相当于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四位,每人用了十分钟。

此时,场下的气氛显然热烈起来,大家都用热切眼神,看着站起来的冯一平。

“主持人好,各位嘉宾好,”冯一平微笑着开场,“我还是先向大家公布我演讲的主题吧,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们的坦途。”

坦途?你这是说中国经济的前景吗?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故老相传的故事,2000多年前,有一家人,为了出入方便,就靠一个家族的力量,移走了拦在家门口的一座大山,这个故事,叫愚公移山。”

“从古至今,在我们国家,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我可以向大家说一个最近的,在70年代初,一个位于海拔1700米高的悬崖上,三面环山,一面临崖的村子,同样是为了出入方便,决心在绝壁上修出一条路来。”

“最后,由13个成年人,花了5年的时间,在高度超过100米,和地面90度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挂壁公路。”

“我知道,在很多国家,哪怕是那样复杂的施工环境,这样一条长不足一英里的路,根本就不算是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他们是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在根本没有电力,更没有机械,只有锤子和凿子的情况下,把这条路修成的呢?”

“如果他们连凌空作业的安全绳,都是由牛拉犁的绳套,一截一截的连接起来的呢?”

“他们用了5年的时间,一锤一锤的,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打秃了12吨钢钎,凿出了2.6万立方米石方。”

没有人此时眼里还有轻视,就是对中国抱有最大成见的人,此时眼里也只有尊重。

“欢迎大家以后去中国时,到这条公路参观,我还想补充的是,在我们国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这样的事情,也足以说明,我的同胞们,为了生活能够更好,愿意付出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不等不靠,就凭自己单薄的力量,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在绝壁中凿出一条路来。”

在现代的西方国家,这确实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如果面临的是相同的问题,他们最常见的解决方式,只会是去找政府。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来,在去年年底,几十位美国知名的企业家,在我的邀请下,去中国参观访问时,发现了另一件让他们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南方,集中了大规模的工厂,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产业工人,我的那些尊敬的朋友们,竟然发现,在他们调研的所有工厂里,加班,竟然是很多工人抢着做的事,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很不解。”

“在问过很多工人之后,他们才明白,那些工人,之所以抢着加班,是因为工作时间长,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工资,从而可以让家人的生活更幸福。”

“当然,我明白,这是和我们国家,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依然有着大量的家庭,生活贫困有关,但是,如果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有多少产业工人,愿意提高自己的劳动时间,而不是通过工会去谈判,提高每小时工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话又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来参会的,很多都是各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那些贵族工人,是最了解的。

就是不通过工会谈判,他们也宁愿节省自己的生活开支,而不愿意去主动加班。

“我们的同胞们,为了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愿意付出所有的一切,愿意做所有的努力,他们的努力,已经创造了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奇迹,他们的努力付出,将会把这样的奇迹,继续延伸下去。”

“接下来……”

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打断了他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