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谈笑间烟消云散(第2/2页)

“法律手段,”冯一平摇头,“还真没想过,我们事情很多,真不是任何人都值得我们去花时间,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想想怎么提高我们的服务和产品品质呢。”

“另外,我们相信,在现在这个社会,所有人,一定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中午的时候,谢冰教授就知道了具体的消息,虽然冯一平和嘉盛的无视,让她有些恼火,但老实说,她真有些失望。

她原本希望嘉盛或者冯一平的反应能够更激烈些,那样接下来才精彩,她才能又热火一把。

但她没想到冯一平他们表现的这么克制,或者说这么无所谓。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她打开电脑,准备精心炮制下一篇文章,方向她都想好了,嘉盛为什么不解释不回应?怕是无言以对吧!

如不出意外,这篇文章明天就会发表。

……

晚上8点半,已经把写好的文章发给相关人等的谢教授,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边看央视2套的《经济信息联播》,边浏览助手发过来的明天的工作安排。

作为一个财经专家,这是她每天必看的节目,央视财经频道,也是她一直想去做客的频道,以前是只能想想,但看现在的发展趋势,好像这个愿望的实现,应该不会太久。

财经频道这么多栏目,自己该上哪个好呢?有没有可能成为其中一个栏目的常驻嘉宾?

就在她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个声音把他猛的拉了回来,一个记者问正在问,“最近关于国内的一些企业负责人,上了富豪榜,却没有上纳税榜,这个问题,汪司长您怎么看?”

谢教授一个激灵,她努力的看了下电视上的字,被采访的,是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的司长,她的心马上沉了下来。

和大多是国家部委接受采访的官员一样,汪司长站在一个棕色的书柜前,笑着回答财经频道记者的提问,“其实这个问题,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相关机构发布的富豪榜,和我们总局发布的纳税排行榜,针对的对象就不同。”

“富豪榜针对的是个人,我们的纳税榜,针对的是公司,这之间虽然有一点关联,但是,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这是一些专家的看法。”记者说。

“那肯定不是我们局的专家。”汪司长笑,谢教授的脸却马上黑了,也有些红,她的说法,在真正的专家面前,根本就站不住脚。

“个人财富的多寡,跟他公司纳税的多少,并没有直接联系,比尔盖茨和微软,那是特例。”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还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基础,其它形式的经济,包括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有些的补充。”

“现在的纳税大户,还是国有大型企业,国内企业500强,排名在前面的,大部分是国企,所以这个纳税榜,国企依然是主力。”

“今年的纳税冠军,还是大庆油田,去年也是,截止到我们发榜的时候,它纳税已经超过140亿元。”

“我们要比较另一组数字,我知道,今年国内的首富,是嘉盛集团的冯一平,那当然也是非常成功的一家公司,但我们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就超过400亿,总资产近2000亿。”

“大庆今年单石油产量就接近5000万吨,税前利润就高达几百亿,预计今后两三年,税前利润会超千亿,国内有几家民企的产值,能有它利润这么多?”

“我们还要考虑到,比如嘉盛,他有很多海外资产,这一部分,我们没有征税的权利。”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其它的一些原因,像嘉盛这样发展非常快的公司,目前它的很多项目,还处于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期间。”

“当然,我们税务部门的工作很得力,嘉盛也很积极,嘉盛的纳税和它的产值、利润,还是成正比的,虽然不是民营企业里纳税最多的,但是纳税总额,在民营企业里还是排在前列。”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说,从纳税方面来讲,嘉盛是一家很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也做了一些了解,对大家关心的嘉盛,据我所知,它在各地的公司,都是当地的纳税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