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那些久违的日子(第2/2页)

那里是晚上集中乘凉的地方,这个时候,电视机远没在农家普及,电风扇也是奢侈品,这样的热天里,太早上床也睡不着。所以吃完晚饭,冲了澡,打谷场边上烧起驱蚊的蒿草,家家就把竹床搬到打谷场中,躺在上面,摇着大蒲扇,纳凉闲聊。

冯一平以前最喜欢这个时候,总有老人讲古,说起早年打土匪的事,又说些走夜路,碰到鬼怪蛇虫的轶闻。在没有广播可以听,没有杂志好翻,也没有电视可看的年代,这就是难得的好消遣。哦,好像蒲松龄著《聊斋》,也是到处听这些故事,搜集素材。

爷爷辈的说完,轮到中年,他们就说起小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的那一阵,饿肚子吃不饱的故事,说起特殊时期中不上学,批斗游行的事。还有哪家亲戚是在县里,分了一套大房子,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置办的一应俱全,还装了电话,他儿子读书太用功,小学就近视,配副眼镜花了上百块。又有哪个村子,有聪明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在家做死做活不说,到处找人帮忙借钱,还说要让那孩子将来读博士呢……

当然,到最后,会有一个主旨总结,主要是针对孩子们的,要珍惜,要勤劳,要努力,要节俭,要孝顺……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听父母的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

不过,等到冯一平初中毕业,随着电视机普及,家家电扇几个,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此情此景,就只能成追忆了。

把他们送到家,文华问,“小叔,明天你还要放牛吗?”

“是,”冯一平说,“你们就不要跟着,明天我还要砍柴,没空陪你们。这样,明天我回来的时候,给你们带葡萄好吗?”

他放牛的地方,有一棵野葡萄,不知道什么品种,但颗粒很大。

两个家伙这才有些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