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2页)

太子笔一顿便又继续写,带着些争辩意味道:“惩罚我皆能接受,可皇阿玛向来疼爱我,想必能理解我不忍百姓受苦之心。”

容歆叹息,也不去说“皇上先是君再是父”的话,只道:“便是皇上不会苛责您,您也不能教皇上在文武百官面前难做不是?毕竟盯着您的人太多了。”

若是下山前,他们心中恐怕都对此行多少有些犹疑,然救过百姓之后,这些犹疑便去了大半。

而剩下的小半,则是因为太子的爱民之心解决了一场舆论危机而消失殆尽。

清初有不少人打着“反清复明”和“朱三太子”的旗号乱朝纲,前有三蕃,后有台湾郑氏家族,康熙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将平定台湾。

百姓们只求安稳,其实并不在意当政之人是谁。

然去年山西震灾,今年又雪灾,只稍有人在其中传播流言,说是爱新觉罗父子两个带来了天谴,再有人一煽动,难保不会有暴乱。

他们刚进岱州府城时,隐隐约约便听到了这种言论,可是太子一心赈灾,又动作迅速,百姓们得到安抚,根本不愿意闹,流言根本无法成气候。

而与此同时,太子的声望在民间迅速上升,容歆心中隐隐不安,却又不知如何表达。

不过太子对她所言,却有另一番理解,“我自小受皇阿玛教诲,言行皆以皇阿玛为范,先前冲动行事有违皇阿玛教导,百姓实该赞颂‘皇恩浩荡’,而非对我一人。”

容歆微怔,灵光一闪,问道:“殿下是说……”

太子颔首,“我决定再在岱州府停留一日,与玛尔珲商量,先以皇阿玛的名义用赈灾物资归还商贾富户们的粮物,然后借还宴公诸于众,再用我私产补足,如何?”

当然是极好的!

太子的提议,简直是一举多得。

而对容歆来说,只要太子平平安安的丰满羽翼,分些民间声望给康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然做得。

遂容歆眉开眼笑道:“我这便去交代经希。”

她是真的高兴,任是什么人,也不会永远策无遗算

可如今太子已经渐渐有了自己的成算,有时候神来一笔,竟是教她也惊艳至极,她是真的心安。

太子见她欢喜至此,竟好似一下子减了龄,心中忽然涌现一股酸涩,叫住她,轻声道:“劳姑姑替我吩咐侍卫,再请玛尔珲世子来一趟。”

“好。”

容歆命人去请了玛尔珲世子过来,只送了一次茶水进去,再未关心过两人谈得如何,盖因她越发相信,太子随着每一次历练,会越来越好。

第二日,太子宴请过先前借他粮食、药材、衣物的富商乡绅,容歆也命东宫的侍卫捎信回京,安排人筹措物资送过来。

隔日,众人踏着晨曦,策马飞速赶回五台山,凌晨方至。

他们回到行宫时天还黑着,遂并未打扰太皇太后,悄悄地回去休息。

绿沈和雪青听到动静出来,见到太子和容歆,激动地眼泪立时便流了下来。

太子受不得她们如此,匆匆说了一句便快步走进寝室。容歆则是对两人无奈道:“快收一收,没瞧见太子都被你们二人吓到了吗?”

绿沈还算克制,所以并不狼狈,雪青却仍然抽抽搭搭道:“我是知、知道殿下和您定会安然无恙地,可乍、乍一见到,就忍不住嘛……”

容歆先叫绿沈安排人送水给太子梳洗,随后才掏出帕子给雪青擦眼泪。

然而她安慰的话还未出,雪青便躲开她的手,捂着口鼻道:“女官,您这帕子上是什么味道?”

容歆手一顿,随即重重地敲了她额头一下,“出门在外,能洗干净便极好了,谁还有闲心熏香?你个不识好歹的。”

雪青捂着额头,哭音也止住了,只谄媚道:“女官,我不是嫌弃您,在我心里,您最是了不得,可千万别误会。”

“盲目崇拜不提倡。”

“女官——”

容歆绷不住绷,嘴角上扬,“好了,你也替我打一盆水,这事儿便过了。”

“好嘞!”

雪青脚步轻快精神十足地去干体力活,容歆扛不住睡意打了个哈欠,回到屋里根本没等到梳洗便睡了过去。

她身体多年下来已有了惯性,天亮后,便是身体疲累,依然按照平常的时间起来。

容歆感觉到脸上手上皆不黏腻,猜到是雪青为她擦拭过,出屋后便对她道谢。

“您与我客气甚么?”雪青笑道,“太子殿下也起了,您一会儿是要随殿下去给太皇太后请安的吧?”

容歆点头。

“知道您定是要去的。”雪青推着她坐下,“您这些日子太累了,只管坐着等侍女端早膳过来垫腹,其他甚么都不用做。”

容歆含笑道:“那便有劳雪青姑娘了。”

太子要请安过后陪太皇太后用早膳,但他这些日子饮食习惯改变不少,恐表现出来教太皇太后见到担忧,便也简单用了些糕点垫腹,然后才前往太皇太后的院子。

此时太皇太后已得知太子归来,一直在正厅内翘首以盼,一见到太子和容歆进来,立即便拄着拐杖站起来,上下打量着太子,“瘦了……”

太子向她老人家实实在在地行了个跪礼,愧疚道:“胤礽不孝,劳您牵挂。”

“快起来,莫跪了。”

太子闻言便起身,并未等太皇太后她老人家躬身去扶他。

太皇太后也没忽视容歆,招招手将她叫到跟前,仔细看了又看,叹道:“瞧你这脸,都糙了许多,可得好生保养,原先多娇嫩。”

容歆哭笑不得,答应道:“奴才遵您口谕,必定好好保养,绝不偷懒。”

她一个女官,便是不准备向谁邀宠,也不是不在意自己的容貌,可这话从太皇太后口中说出来,总教人心里怪想笑的。

而太皇太后听她应下,满意道:“这才对。”

待到太子请辞去上课,容歆仍然留在太皇太后这儿跟她说下山后的事。

别看才不满一月,他们却经历了许多,太子也成长了许多。

太皇太后听后,也感叹道:“太子之毅力决断,胜过许多年长者。”

容歆颔首表示认同。

“你也不容易,一介女子之身,跟着太子如此奔波,还不曾拖累半分。”

容歆谦虚地笑,道:“奴才现下想想也后怕极了,幸好殿下安然无恙,否则奴才未尽劝谏之责,皇上却未重罚,奴才心中难安。”

“太子的性子,与他皇阿玛少年时一模一样,哪是旁人想劝便劝得的?”

容歆只微微一笑,心道在太皇太后心里,太子是浑身上下皆像极了康熙。

可她却以为,太子有像康熙之处没错,但还是像讷敏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