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252章 矛盾(第2/2页)

己方在杜基主战场的局势岌岌可危,沃罗城邦战场,己方又陷入被动,宁南朝廷陷入到一片慌乱当中。

按理说,这个时候宁南应该立刻派出威望最高的大将军君胜天,率军前往杜基或者沃罗城邦,及时稳定前线危急的局面。

可君启明的归顺风国,这直接导致宁南新帝长孙伯昊和朝中一大批的大臣,对君胜天已不再百分百的信任,甚至许多大臣都偷偷给长孙伯昊上疏,建议长孙伯昊,决不能把救援大军的指挥权交到君胜天的手里。

对此,长孙伯昊亦是深以为然。

首先,君胜天本来就不是他的嫡系,皇子渊和皇子昊争夺皇位的时候,君家一直保持中立,看似君家放弃了站队,谁都不得罪,没有任何的风险,但代价是,君家也没有赢得新皇帝的任何好感。

其次,君启明可是君家的直系子弟,他能倒戈向风国,起码说明君家对新皇帝并没有坚定不移的忠诚,谁又敢保证君胜天不会步其后尘,也向风国倒戈。

这个时候,长孙伯昊心里也很复杂,他即忌惮君胜天,又十分欣赏君胜天的能力,只要君胜天是真心实意的效忠于他,由君胜天亲自出马,肯定能稳住前线的局势。

就在长孙伯昊犹豫不决之时,君胜天做了两件蠢事。第一件,他给长孙伯昊上疏,请长孙伯昊立长子长孙雄策为太子。

长孙伯昊年纪不大,他的长子长孙雄策才只有两岁,君胜天在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建议他册立太子,究竟是何意?是盼着他早死,还是等着长孙雄策登基之后,他好能有举荐之功?

册立皇储,这向来都是皇族的大忌,除非谏言的大臣和皇帝真的是交情过硬,君臣之间已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否则谁插手这件事,谁离死也不远了。

君胜天显然和长孙伯昊没达到这种交情,他的谏言,已令长孙伯昊极为不满。

此事过去没多久,君胜天又做了另一件蠢事,就是向长孙伯昊主动请缨出战。

要说以前,长孙伯昊还真有心让他率军出征,稳定前线的局势,但随着君胜天上了立储的奏疏后,长孙伯昊便已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君胜天的主动请缨,让长孙伯昊都感觉不寒而栗。

此时此刻,在长孙伯昊的心里,君胜天的请缨,不是要出征稳定前线局势的,而是来向自己要兵权的。他要兵权又是为了什么?是不是要罢黜自己,另立新君?

君胜天的这两封奏疏,简直像两把刀子似的,深深插进长孙伯昊的心坎里,让长孙伯昊对他的忌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对于此事,连后世的史学家都百思不得其解,那么聪明的君胜天,怎么就写下这么两封奏疏。

也许他是错误了定位了他和长孙伯昊的关系,也许是他真的在为昊天国的大局着想,认为在此时局下册立太子可以以防万一。

但不管怎么说,他的两封奏疏,让君胜天在长孙伯昊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这也直接导致了长孙伯昊弃用君胜天,改用卫将军周朝先统帅大军,增援前线。

启用卫将军周朝先,这是长孙伯昊在朝堂上当众宣布的,散朝后,君胜天的脸都是白的。或许在这个时候,君胜天才意识到,自己的那两封奏疏,已然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

当外务大臣张九维询问君胜天,如何看待陛下令卫将军出征这件事时,君胜天的回复是:“昊天境外之屏障,将荡然无存,百万大军,不知有几人生还。”

VIP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