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九章 拨开云雾(第4/4页)

徐俌紧张兮兮望着沈溪:“沈大人,这不是捕风捉影的事吗?连这种子虚乌有之事也上报朝廷,不是小题……”

他本来要为自己辩解,但发现沈溪看过来的目光不善,身体稍微一缩,便不再多言。

沈溪继续道:“张公公上奏时,不妨将此事归在锦衣卫指挥使钱宁身上,由他跟陛下解释,至于是诬陷还是确有其事,由朝廷来定夺,而非眼下的南京兵部衙门。”

徐俌顿时感觉到沈溪没有偏帮他的意思,因为他不想将这件事捅破,若是朝廷得知,那就算白的也有可能会说成黑的,更何况他之前的确跟倭寇做过买卖,很可能有人会以此来做文章。

“老夫不同意。”徐俌当即拒绝。

张永这才看出来,沈溪跟徐俌之间真的没达成协议,至于徐俌之前表现出的跟沈溪有多亲密,也是伪装出来的。

张永冷冷一笑:“怎么,魏国公怕了?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

徐俌嚷嚷道:“就算身正,但有人故意拿着蜡烛斜着照,影子照样会斜,你跟钱宁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一个是提督东厂太监,道理全由你们讲,老夫有什么资格在陛下跟前说话?”

张永当即冷笑:“咱家还不至于做出诬陷之举,诬陷您魏国公对咱家没好处!”

“够了!”

沈溪当即喝止,“本官既让你们上奏,就是给你们机会,本官也会跟陛下详细陈明这件事,在本官看来,此事根本没谱,若钱宁有证据就让他告,若是没证据,陛下正好将钱宁治罪。”

张永跟徐俌突然沉默下来,显然沈溪切中他们心中的要害。

无论他们之间有多敌对,也架不住外面有个钱宁,张永和徐俌都不会把钱宁当作自己人,毕竟钱宁以前是刘瑾的人,现在跟张苑走得很近,张永和小拧子几次想拉拢钱宁,但钱宁属于那种见风使舵的类型,谁当权他靠向谁。

至于徐俌就更因钱宁不断诬告他的事而起争端,更不会跟钱宁同流合污。

沈溪道:“若你们真的身正,那本官会替你们做主,难道你们不信本官?”

沈溪此话,让张永和徐俌无法完全信从,不过从某种角度而言,沈溪又最值得信任,毕竟沈溪是朝中顶梁柱,无论是徐俌还是张永,找沈溪帮忙的前提就是看中沈溪在南京权力之争上严守中立的态度。

就算现在皇帝让沈溪全权负责江南军政事务,沈溪对此也不是很上心,且沈溪在江南没有亲信,要用的还是他二人。

徐俌凑过来道:“若是之厚你肯帮忙替老夫解释,并且让钱宁得到应有的惩戒,老夫愿意帮忙。”

这会儿徐俌阻碍沈溪或者张永上奏,其实没多大效果,便在于他明白,就算沈溪跟张永不提,钱宁也不可能不跟皇帝告状,说他的坏话,如此还不如跟沈溪合作。

徐俌望着张永:“张公公意下如何?”

张永语气低沉:“沈大人这是诚心帮咱家……还是魏国公?”

沈溪道:“本官对于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在江南的所作所为,略微有些眉目,他要挟勋臣,并且在张公公面前挑拨离间,且上疏诬陷朝廷栋梁,本官若不查到底,怎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本来还在争吵的张永跟徐俌不由对视一眼,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抹热切。

二人有宿怨不假,但属于正常纷争,对于张永而言,无论徐俌是否派人刺杀他,只要没有证据证明徐俌跟倭寇勾连,有谋逆之举,那徐俌还是会继续在南京当他的守备勋臣,最多也就是被朝廷降职罚奉,来个不痛不痒的惩戒,张永跟徐俌之间搞对立,其实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现在若是联起手来一起对付钱宁,那情况就不同了。

钱宁的存在,让江南权力归属出现不少变数,钱宁是锦衣卫指挥使,还是皇帝派来查倭寇跟地方官员勾连的钦差,权力看起来不大,却可在皇帝跟前进谗,不但徐俌忌惮,张永也同样忌惮。

徐俌咬牙切齿:“钱宁为人臣子,所做之事却违背朝廷纲纪,要挟老夫,还在朝中公然诬陷,如此行迹实在该杀!特别是连累张公公怀疑老夫……其实老夫一心为朝廷,对张公公早就心存仰慕,之前更是派人去送礼……既然要刺杀,凭何做如此多花样文章?”

张永这边稍微被说动,他自己想想也是,如果徐俌铁了心要杀他的话,肯定不会派人去给他送礼。

再转念一想,难道派去送礼之人,是伺机再行刺杀之举,亦或者是求证一下他死了没有?

沈溪道:“你们之间的利益纠葛,可以交给朝廷论定,本官的责任就是维持朝廷纲纪,至于孰是孰非,本官就此上奏朝廷,你们是否联名上奏?”

徐俌点点头,随即望着张永,现在他已表明态度,选择权便落到张永身上。

张永本来不想跟徐俌有任何合作,但想到现在在南京地面上,非常危险,就算要跟徐俌翻脸也要先等扎稳脚跟以后再说。

张永道:“咱家愿意听沈大人的吩咐,想来沈大人做事公允,不会跟某些宵小之徒一样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