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第六十四片龙鳞(二)(第2/3页)

“好多好多!”三妞言语匮乏,也不知该怎么说,反正就是好多好多鱼!她两手张开在空中囫囵画了个圈,这足够让王氏领回她的意思了。

家里都是女人肯定弄不动,王氏就敲开了几个交好人家的门,等大家到了河边,加上柳老汉一共五个男人,一起使劲,才把那渔网给收了。

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大家都震惊地张大了嘴!

这、这粗粗一看,少说得有百来条!而且还都是那种又大又肥的!一条就有七八斤重!

柳老汉也被这成果惊呆了,他做梦也想不到这回真能抓着鱼……说实话他这渔网,还是在儿子的童言稚语下改造的,虽说结实了许多,但这河里啥时候有这么多鱼啊!

柳大根回去把自家的板车拉来了,几个人把鱼弄上去,拉到柳老汉家,柳老汉就又开始犯愁,你说这么多,放哪儿养?

他家就一个大水缸,肯定不够,只好又从这几家人那借了水缸来,勉勉强强把鱼都放了进去,为表感谢,他给柳大根等人每家送了几尾。

虽然鱼腥,但那毕竟是肉,帮忙的几个人都很高兴,柳老汉兴奋的一夜没睡着,还想借柳大根家板车第二天拉进城里去卖。

可是这水缸太沉了,他哪里拉得动?

玲珑说:“爹,你不如带上几条去问问镇上酒楼里的掌柜,多走几家,要是要货,就让他们自取,可以给他们算便宜些。”

“对对对,六宝说得对!”王氏点头如捣蒜。

“爹,留几条在家里给弟弟吃。”大妞说。

柳老汉也不停点头,反正不管谁说什么他都好好好。

隔日一大早他就背着篓子进城了,玲珑缠着要跟他一起去,柳老汉本不想带他,可儿子一扁嘴一含泪,家里女人就顶不住,他只好把儿子也带上。

玲珑是担心他卖不掉啊!他这个爹,嘴巴笨得可以,人又老实憨厚,人家要是跟他杀价,他肯定不懂讲,作为一个五岁的小朋友,他真是操碎了心!

到镇上要走好久,一开始还坚持自力更生的玲珑到后面已经萎了,彻底瘫在他爹怀里不说话。柳老汉看着瘦,但体力是真的好,背着一背篓的鱼跟儿子,面不红气不喘地就进了镇。

距离大柳树村最近的这个镇子叫新安镇,是同平县的中心镇,同平县衙也在这里,因此附近的村民们想买卖什么,都会往新安镇来,比起同平县治下其他镇,新安镇发展的相当不错,光是酒楼就有三家!

柳老汉嘴笨,他站在人家酒楼门口不好意思进去,怕自己沾满泥泞的鞋子会把人家的大堂弄脏,这时候他儿子六宝开始在他身上扭先要下去,柳老汉刚把人放下,这小不点就跨过了酒楼门槛,柳老汉吓了一跳,小人儿还回头叮嘱他:“爹你就站在这里不要走动,等我回来。”

他虽然穿着补丁衣服,但长得实在是太好了,便是县太爷家的小少爷比不得他好看,几乎是一进去,客人们都朝他看,那么小小一个人儿,站在那儿愣是跟旁人不一样。

跑堂小哥走过来,笑眯眯弯下腰:“小弟弟,你有什么事吗?”

玲珑仰起头看他:“哥哥,我家爹爹昨晚捕了好多又肥又大的鱼,想问你们酒楼要吗?我们可以便宜卖给你们,要是能成,以后我爹捕了鱼,都卖给你们。”

跑堂的哪里做得了这个主,他想了想,这孩子长得太好,说话奶声奶气却跟个小大人似的,叫人看着心里都欢喜,他也愿意帮忙问上一句:“那你在这里等着,哥哥去问问掌柜的。”

“好的,谢谢哥哥。”

他太过可爱,跑堂的朝外看了眼坐立难安的柳老汉,心想这样的老汉是咋生出这么好的孩子的?他把玲珑抱到没人的长条凳上坐着,跑去了柜台那边,掌柜的正在算账,听他说有人卖鱼,他们酒楼向来是烧鸡比较出名,同平县山多河少,倒是很少有人吃鱼。

他跟着跑堂的到了客堂,就瞧见那粉雕玉琢的小人规规矩矩坐在那里,身上衣服虽打了补丁,却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看掌柜的就喜欢上了,他早年丧妻后便未曾再娶,对小孩儿很是喜欢。

跟玲珑说了两句话,更是觉得这孩子天真不失聪慧,特别讨人疼,就也乐意看看柳老汉的鱼。

这一看之下顿时大喜!

这些鱼又肥又活,若是做出来指定讨老饕们喜欢!把鲜字拆开看,鱼字占半边,可见这鱼有多鲜!掌柜的曾在南方当过厨子,老来思乡才回到同平县,花了全部积蓄盘下酒楼,因他手艺好,价钱又公道,很快便有了名气,客人络绎不绝,做鱼,他是会的,只是同平县河货少,英雄无用武之地。

当下便把所有鱼都要了!

柳老汉喜出望外,对着掌柜的不住道谢,玲珑也学着亲爹的样子拱手,可可爱爱,掌柜的忍不住揉揉他的小脑袋瓜,对柳老汉说:“老哥,我跟着孩子投缘,你家这孩子了不得,小小年纪便有条理,若是可以,当送去读书,日后才能出人头地。”

柳老汉不住点头:“掌柜说得是,我家中也是这样想的,来年开春就送他去学堂。”

掌柜的人精见多了,柳老汉淳朴善良,反倒很容易让人说心里话,玲珑脆生生道:“掌柜伯伯,下回我爹捕了鱼,你还要吗?”

“要!”

他看这孩子着实眼馋,喜欢的不行,“你家捕多少我要多少!”

这倒也不作假,鱼是怎么做怎么好吃,他们酒楼后院有个水池,平时都空着,这用来养鱼可再好不过了!而且比起肉,鱼还便宜一些,不得不说这老汉是个实诚人,卖得并不贵,就算是拿到其他两家酒楼卖,人家也肯定会收,倒不如提高点价钱,也好做个人情,日后好来往。

柳老汉听掌柜的说要在原本的基础上每斤再加三文钱,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

“老哥我不是与你客气,这新安镇三家酒楼,你第一家找的就是我,这便是缘分,且这价格真不算高,已是我占了你便宜了。日后你要还捕了鱼,就都送来,我全都要。”

这样一来二去,便定下了价格,一百多尾鱼,掌柜的一共给了十两银子还多!

柳老汉喜不自胜,这样儿子的束脩有了,其他的也不愁了!

其实掌柜的这鱼买下来,做好了拿出去卖,一条就能卖个几百文,新安镇地处要道,走南闯北之人不绝,大多是不差那几个钱的。

掌柜的又派了人跟柳老汉去运鱼,临行前柳老汉又去买了些新鲜调料,家里还留了些鱼,不烧大料不好吃,这回赚了钱,可以让婆娘给儿子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