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五章 扁舟海外求仙去(第2/3页)

小山原是调侃,见这猴儿实诚,不禁扑哧笑出声来,抬手道:“徒儿免礼。”猴王教小猴送上时鲜水果,请二人食用,九公挂念着山下船只,坐不住,只是原地团团打转。小山看见,道:“徒弟,我们的船和人还在下面呢。”猴王道:“不如都请上山来住几日。”九公、小山与猴王及众猴便往洞口来,要下山知会众人。几个小猴当先往外一跳,众人正要跟上,只见那小猴忙不迭又跳进来:“大王,外面又起风了,好大!摧林折木,出去不得。”众猴从瀑布边缝隙往外看去,果然天色昏冥,遍长空风狂雨骤,满山林木都被风吹得低低压下。九公看着天,叫道:“苦也!”没奈何,出不去。次日风晴日丽,众猴与小山、九公再下山看时,人船俱已不见,想是不知又被吹到哪里去了,九公看着茫茫大海,捶胸大叫,倒是小山镇定:“九公,既来之,则安之,幸好身上还带了些金叶子,我们就在此住些日子,我教猴王识字,你教猴子们编个大筏子,那时我们渡海到傲来城,再搭船回中原。”九公想来也别无他法,只得暂时住下,小山便教猴王识字,九公领着群猴择木编筏。

美猴王虽是猴身,却仿佛生有夙慧,竟比人间才俊之士还聪明几分,一字教过写过,绝不用再讲第二遍,因此七八日间,已是学了数千文字,又听小山讲了不少人间典故,听讲之时,往往便能举一反三,与小山辩论疑难。小山生平从未见过如此聪明之人,何况是只猴子。初时教猴王读书其实乃是出于无奈,到后来却越来越喜欢这个猿猴弟子,恨不能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

一人一猴甚是相得,小山也将自己身世告诉了猴王,原来小山姓唐,九公姓多,都是南赡部洲岭南循州海丰郡人氏,这个时节,中原周齐对峙,战乱频仍,小山父亲唐敖虽有满腹学问,乱世无所用之,忧愤而死,过得几年,母亲也病死了,只得依母家亲戚多九公生活,九公每年都要出海,小山今年便也跟着出来,一是躲乱;二也是想见识天下之大,猴王听了十分唏嘘。

又过了七八日,猴王于人间经典掌故是学了不少,石壁之上的经文如今也都字字认识,知道此经名黄庭内景经,是什么太上玉晨大道君所着,只是此经经义似简实深,每一句每一字看上去都明明白白,却又不得其真意。大字行间,又有小字注解,似是刻经之人所留心得,又间或杂有批驳他派之语。只是这些小字注释比大字更加难懂,诸如肝魂、肺魄、肾精、脾志、心神、中黄、两弦、玄窍、夹脊、调和龙虎,浑然不可索解,看得猴王云山雾罩,不知就里,小山虽然博通经史,又哪里懂得这些修行之道?

猴王十分沮丧,不曾想到识了字也是无用,壁上经文俱在,偏是难明其义,又如何能得长生耶?小山安慰道:“我闻海外多有仙人,就是我南赡部洲,道家也是宗师辈出,你不如跟我们出海一游,或东或西,云游天下,只消不辞辛苦,必能遇到解人。”猴王听了,心中重又燃起希望,当下二人来找九公,不知他那筏子编好没有。左右找了一圈,只见九公坐在一角,全神贯注盯着一口石锅,锅下火焰微微,锅中热气腾腾,香味甚是奇异,闻之令人神清气爽,说不出的畅快。

两人赶上前去,大叫一声:“九公,你做什么呢?”倒把九公吓了一跳,抬眼看时,见是猴王师徒二人,九公拈着胡须,笑眯眯的道:“不想这洞中却有返生香,唔,这次出海倒真是赚了。”

“什么是返生香?九公为何这般欢喜?”

“传闻海外有树,形如枫树,林芳叶香,闻数百里,能自作声如牛吼,名曰反魂树。伐其根茎,微火煎熬,乃得香如黑饧,名曰惊精香,又名振灵香,又名返生香,又名振檀香,又名却死香。据说人死之后,闻得此香香气即能复活,永不再死。”

“此香竟有如此神效?那不是闻此香就能得长生,何须修行什么道法?”

“呵呵,传言自然有夸大之处,长生岂有这般容易,古老相传,不死之药,唯西池金母有之。此香虽名返魂,其实并无复生之效。”

“既然名不副实,为何如此贵重?”

“唔,此香虽不能令人还魂复生,却最能振奋精神,若人之将死,将此香嗅上一嗅,多活两三个时辰不在话下,且神智明白,可以分剖后事,这是此香效用之一;若有人患了离魂失忆之症,一闻此香,即刻清醒如初,这是此香效用之二;若是常人常闻此香,可以祛病延年,安神醒脑,又能启发人之灵智,这是此香效用之三。此香效用惊人,又激起珍贵稀有,若是太平之世,带回中原,一两返生香足可抵黄金万两,方今乱世,其价更高。我六十年来出海不下五十回,也只见过三次,合共才十余斤,这水帘洞中却生了一大片,你们只顾识文习字,我这几日却砍树掘根,熬了不下十斤返生香,少说也值数十万金,其利胜过我们先前那一船货物的百倍。”

九公十分欢喜,说个不停,小山微笑道:“九公,难道我们不回中原啦,一直在这里熬香?”多九公一拍脑袋,大笑道:“回去,回去,自然要回去,这香虽好,在此地却是换不来钱。”又问:“猴王不是要学字,都学完啦?”两人将缘由说了一遍,九公笑道:“原来猴王有志求长生之道,这个据老朽所知,不必远求,就是那东胜神洲傲来国主万圣王,他便是个长生之人。”“傲来国?万圣王?他是长生仙人?”“仙人不仙人老朽不知,只是老朽听说,千百年来,傲来国主只是这万圣王,再未换过他人,常人焉有如此高寿?所以老朽以为,猴王欲求长生,不必舍近求远,去问这傲来国主即可。”猴王听了十分踊跃,即刻便要动身,小山问道:“九公,筏子编好了?”“筏子早几日就编好了,虽不比得大船宽敞舒服,也有十丈见方,只要不遇大风浪,足可渡海去到傲来国,再搭别的大船回中原就好。”猴王听了,越发抓耳挠腮,跳个不停,小山忍不住笑道:“你急什么,且先准备粮食清水,一切停当,才好动身。”猴王只得强自按捺,命众猴准备,洞中并无米麦,果子却是不少,诸般水果干果,山药黄精,备下小山也似的一堆,又取山中数尺长的大葫芦数十个,满贮清水。

诸事料理完毕,明日早起,三人动身,众猴将木筏、果品、清水都抬下山去,放在海边,美猴王与群猴挥泪相别,又吩咐那通臂老猿代为处理洞中事务,众猴恋恋不舍:“大王,他日学得长生,须是早去早归,也提携我们则个。”美猴王笑道:“自然,自然,何消说得!”三人登上木筏,猴王持了竹竿,尽气力一篙撑去,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往傲来国方向去了。筏子已是去得许远,山中群猴兀自凝望,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