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废储:深化(第2/2页)

一个人做地方官,一次引发当地动荡、两次引发同样问题,第三次闹起来的时候,康熙就是个颟顸之辈,也会明白噶礼这个人问题不小。实际上噶礼就是条恶犬,康熙心知肚明。

他提笔给曹寅写回复:“尔所言甚是,告诫噶礼,朕以不扰民为要……”写了长长一段话,才叫人发出去。皇帝叹口气,希望这次南巡一切顺利,地方官们别在这个时候给朕添堵。

康熙皇帝玄烨这个人,老天爷就是致力于给他添堵,他祈求的事情经常性的大失所望。

噶礼让陈鹏年去龙潭行宫,张伯行和曹寅就担心其中不妥,果不其然,就在康熙即将抵达江宁预备检阅水师的时候,陈鹏年出事了。

“总督弹劾沧公什么?”曹寅步履匆匆,急切问道:“是龙潭行宫不妥?不会啊,我前两天去看,沧公亲自带着人运土石,全部完工就在眼前!”

张伯行叹气:“不是为了这个。噶礼也知道龙潭行宫没事,所以他参的是沧州前些年侵蚀龙江关税银,又无故枷责关役,说他盐、典各商年规。更要命的是,他、他说沧州在龙潭行宫为皇上预备的御用之物脏污,此刻已经夺职下狱了!”

“不要紧,别着急。”曹寅双手紧握,马上道:“皇上明后日就要到江宁了,我马上写密折递上去,说噶礼看见陈鹏年竣工龙潭行宫,似乎有些遗憾。等皇上来了,他问起,你也这么说!”

张伯行先是疑惑,继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子清放心,此事就照你说的办!”

“沧公入狱,皇上南巡到此,必然不会全听噶礼的。我听说成容若随驾,皇上又叫来了张英大学士,他们在天子身边,也不会偏袒噶礼。”曹寅说道最后,吐出一口气,“起码不能让他吃亏。”

“多赖子清周旋。”张伯行抱拳一揖:“我代沧州谢你了。”

御驾即将抵达江宁的时候,江宁知府被下狱了,这实在是一件极为扫兴的事情。康熙接到奏报,看过之后交给太子,问道:“以太子看,陈鹏年应该如何处置?”

胤礽看完之后答曰:“儿臣以为陈鹏年此举大不敬,按罪当诛!”

所谓大不敬,简单来说就是对皇帝无人臣之礼。详细一些解释,就是臣子的行为对皇帝或钦差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或者是不尊重,和严重的不得体。

给皇上预备的御用之物脏污,要说大不敬,肯定是能挨上边的。

但康熙并没有欢欣鼓舞的认为:太子真是我的好儿子,他都是孝顺我才要宰了对我不敬的那个人!

相反,皇帝目光幽深的盯着太子,这份奏折只是噶礼的一面之词,太子这么快就做出如此决断,他为了什么?

“朕已经叫张英和成德过来了,太子也听听他们的话罢。”

张英已经致仕了,但这次康熙南巡,本着“朕从不忘记老臣”的宗旨,老头依然被叫来随驾。此刻在御帐外等通报的功夫,成德低声将事情告诉了张英。

于是,等康熙问道“朕与太子论江南廉吏,敦复以为江南廉吏当属谁呢?”

张英字敦复,皇帝称他的字,也是以示亲近。张英就道:“臣以为,此时江南能臣干吏不少,但若论起廉洁,当属陈鹏年。”

“容若以为呢?”康熙无视了太子的神情,又问道:“南巡你已经随驾几次,朕也命你接触江南士人,你又在朝中多年,你说呢?”

“臣也以为,江南廉吏,当属陈鹏年。”

成德语气笃定,“臣还记得,陈鹏年建乡约讲堂,月朔宣讲圣谕,并为之榜曰“天语丁宁”。为的是将皇上的善政、旨意告诉百姓,同沐天恩。不过因为讲堂地处偏狭,也有人说过那是大不敬,只是臣在朝,并没有见过弹劾。”

“朕并非桀纣之君,陈鹏年作为朝廷官员,教化百姓,朕只会高兴。”康熙失笑:“难道因为选址不当就论处大不敬?。”

皇帝没有看太子,只道:“论罪自然是大不敬严重,只是噶礼奏折中还说陈鹏年有其他罪行,这样罢,命漕运总督桑额、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与两江总督噶礼会审。”

“至于后日阅兵……”康熙不着痕迹的停顿一下,才说道:“叫直郡王去和江宁将军会同筹备……再加上额驸班第,和五贝勒胤祺。”

“就这样罢。到了阅兵的正日子,朕带着诸皇孙校场试射。”

没提皇子们怎么办,更没说太子,根据胤禔多年经验,康熙不说,那就一切照常准备。反正一切按照军礼来,都是从简的,老爷子想让太子上场,不过是添匹马的事儿。

“老八脸色都变了。”班第笑叹:“他怎么就觉得这世上的好事儿,他都能占尽了。”

胤禔随意的笑笑:“还不许人家做个梦嘛,又不犯国法,纵然犯了国法,他还在八议之列。”

“倒也是。”额驸叹气,“只是老八这么折腾,只怕谁都容不下他,他自己怕是心里也有数。”

“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再无退路。皇上给了他机会,但要看他自己掌握的如何,老八越线了……”胤禔语气带笑,但脸上并无笑意,“他自己执意如此,也就没人能拦住他。”

“还有人推波助澜。”班第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我还真是好奇,老八再怎么礼贤下士,也不是完美无缺,也不至于顷刻之间搞出这么大声势,给他这么大的底气。他们到底看上他什么了?”

“咱们不用想这些事。”直郡王指着远处的御驾:“让汗阿玛操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