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逝者如斯(中四)(第2/2页)

大学士怎么也想不明白,无论如何,这位老大人也猜不到这居然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他知道,太子这个信号释放出去,会给赫舍里家、给索额图,甚至给其他人造成影响。

要不要和皇上说呢?

一直到回家,张英都在犹豫,太子毕竟没有立时让办,毕竟那对兄弟没出孝;但张英总觉得此事不妥当,他眉头紧皱,家中上下也不敢打搅,直到儿子张廷玉回家。

年轻的张公子来给父亲问安,一进门就发现父亲似有烦恼,而张英也有意令儿子知晓仕途险恶,不是什么好处都能拿的。

“太子有意令你去詹事府,被为父敷衍过去了。”张英叹气:“詹事府都是跟着太子的老人,为父虽然忝为太子的师傅,但你……”

“儿子明白,待观政结束之后,只听皇上示下就对了。”张廷玉语气温和顺从,但下一句就知道,这个年轻人并不简单:“但是太子特地叫父亲过去,总不会只是为了谈儿子,父亲可是为了太子所托之事而担忧?”

“……”张英沉默一下,将太子所托告诉了儿子。

张廷玉马上道:“父亲从来训导儿子,作为臣子当以忠侍君,若是父亲实在觉得不安……儿子记您虽然奉命辅佐太子,可每隔几日还要给皇上写奏折禀告朝廷要务,您可以趁这个机会禀告皇上。”

“你说的倒也妥帖,可皇上万一召我过去,又惊动了太子,岂不是我在告状么?”

张英笑叹:“廷玉,你还年轻,为父告诉你,这种事只能拖着,千万不要节外生枝。最后点哪个做詹事是皇上决定的,哪怕最后太子在名单上做手脚,也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事情。”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我儿要切记,该你做的事情要做好,但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能说。”

就这样,出于各种理由,毓庆宫风头和存在感更盛从前。

这年初冬,胤禔和道琴迎来了他们的三阿哥,上报给康熙。此时正赶上今年的第一场雪,皇帝高兴的为新添的孙子取名弘昸。

“弘昸?”

昸同冬,胤禔瞧着这个名字,深觉老爷子这是看了康熙四十年的第一场雪而心有所感,这名字也太敷衍了罢!

心里这么想,脸上还得带着笑,胤禔狗腿的表示,自己代小儿子感谢汗阿玛的恩典。毕竟皇孙总是集体赐名的,他们家小三这也算赶上了。

“哈哈哈。”康熙高兴的挥手,“皇孙降生是好事,这孩子赶上这场雪,就是缘分。这名字正应景。对了,前些日子朕观诸皇孙功课,弘晗颇有见地,那笔字也写得好。”

“这都是汗阿玛教导之功,不瞒您说,儿子是不催着他读书的。”胤禔不好意思的笑道:“每次那孩子旬休归家,儿子都打发他和姐姐弟弟一道玩去。弘晗读书读得好,儿子还得谢谢您。”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尤其这么诚恳的马屁,还是从一个一直以来在老爷子心中“真诚严谨”的儿子嘴里说出来的,康熙老怀大慰,道:“看着你们一个个都成才了,朕也就放心了。”

“儿子做了阿玛才知道,为人父者是多么不容易,这么多年,汗阿玛真是不易。”再接再厉,胤禔疏远朝政不假,可他不打算疏远这位皇帝父亲,感情牌使劲儿打,好听话玩命说。

“你果然是进益了。”康熙捋着胡子:“果然要娶妻生子才懂事,朕还记得你小时候……”想起保清和保成打架的事儿了,康熙觉得这个不好说,换了个话题,“你小时候就成天想着出兵放马,为国建功。朕那个时候还担心你满脑子打仗,会不会将来太过蛮横粗鲁。”

如今这么一看,自己的长子很好嘛。长的体面,办事得体,担心的事情完全没有发生!

“这回你也该回城了罢,难道你还要在园子里过年?朕可是要留在宫中的。”

胤禔道:“儿子前段时日回城一趟,听说王伯病了,儿子过府探望来着。”

提起二哥福全的病,康熙却没有很担心,只道:“你伯王这病,朕问过太医,都说须得好生保养。过了这一冬,必会大好的。”

和胤禔一起去探病的是富尔祜伦,他早就从关外回来了,康熙最后给萨布素的评价是“忠直”,常德听说之后伏在老父的灵柩上嚎啕大哭。

哥俩一起探望裕亲王,却听说之前八贝勒同安王府的镇国公一起来的,俩人撞了个眼神,老八同安王府走的还真近。

裕王的病此刻尚无大碍,因为来探病的人不少,胤禔命人奉上礼物,略说些话就请伯父好生休息,和富尔祜伦一起出来了。

“我算是知道老八怎么和那么多人搅上关系的。”富尔祜伦哼笑:“合着除了他府上那个何焯,还有安王府的功劳,老安亲王在世的时候就和京中文士走的近,如今的小安王还是爱书法字画的,难怪啊。”

“但安王府也在走下坡路了,同样是风雅,老安王毕竟是有战功傍身的。小安王嘛……”纯王摇笑叹:“也就剩下风雅了,加上他们家,啧啧,我听说兄弟几个能闹出六国大封相。”

胤禔没搭理安王府和老八之类的话,反倒看着堂弟:“你看戏了?”

“……大哥你别这幅表情!我额娘、我媳妇都喜欢,再说你自己府上还不是养着戏班子,我听说胤祺前些日子还缠着你,要借戏班子呢。”他凑过来笑道:“好大哥,要不也把小戏班借给弟弟两天?明年我额娘寿辰,给她老人家热闹热闹。”

“七婶做寿之前,你提醒我一句就成了,若是婶娘喜欢,留下几个亦无不可。”

“多谢大哥了!”富尔祜伦笑眯眯的,快走到岔口,俩人要分开的时候,他道:“等嫂子生了小侄子,弟弟备厚礼给大哥道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