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反手一刀(下)(第3/3页)

满丕暗中咬紧了满口牙,听上首的皇子傲慢的问道:“你能给本王一个什么样的答复呢?”

谁说直郡王是个武夫的?满丕想起出京的时候,本主给他的叮嘱,不由得心中发凉。这位年轻的王爷不好对付,皇上给他的权力,真的让他运用到了极致。

直郡王越权了?没有吧。人家明说了,是皇上要他了解的。

再瞧瞧今天在座的文武官员,能说直郡王随便交结地方大员么?也不能,因为他们都与萨布素改屯为驿的案子有关。

满丕是正蓝旗下,可他的本主已革僖郡王、镇国公经希却不知受了谁的托付,让满丕一定要给萨布素定罪,好把这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拉下来,把位子腾出。

旧人不走,新人怎么上位呢。

“满侍郎?咱们聊聊罢。”直郡王略带不耐烦的声音再次响起,提醒满丕,这不是自己的主场。

……

“子臣胤禔恭请皇父康泰,臣奉命查问萨布素一案,今已有定论。”昏黄的灯光下,胤禔濡墨而书,一笔一划的写着给康熙的奏折。其中包括了满丕夸大其词的问题,还有胤禔自己的想法。

主要是关于关外人口的问题,胤禔这段时间通过前任总督蔡毓荣兴建的屯田十二堡开始看起,发现这地方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作为边疆地区,这地方的人口太少了。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鄂罗斯攻入雅克萨的时候,如果当地人烟稀少,毫无守土之力,鄂罗斯人搞不好会从雅克萨打进齐齐哈尔。

人口少、兵源就少。地广人稀的状态在如今这个军事条件下,防守无异于笑话。当然了,因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如今还谈不上极大威胁。但胤禔很清楚,等到有极大威胁的那天,移民就晚了!

但这话不能这么说,康熙是皇帝,他有他的想法,胤禔的想法是另一回事。如果胤禔没记错,日后的京旗回屯是从雍正末年开始,雍乾嘉道几代连续不断,但日后面对沙俄的冲突依然极为脆弱。

他放下笔,琢磨着这段该怎么写,真头疼啊,既要说明问题的紧迫,又不能让康熙觉得自己危言耸听,故弄玄虚。胤禔捏捏眉心,端起茶碗才喝了一口茶,全都悄声进来道:“主子,京里来信了。”

信是道琴口述,苏日格写的,主要两件大事,一生一死:道琴有孕、毓庆宫四阿哥夭折!

胤禔的喜气还没从脸上撤下去,就看见毓庆宫四阿哥夭折的事儿,据说是种痘不顺利,孩子出痘出的不好。像广延、弘昇、弘晋他们半个多月就好了,这孩子拖了小一个月,最后没挺过去。

信中说毓庆宫很是乱了一阵子,皇上也把太医都给扣了起来,但据外头流传的小道消息,是种痘之前,太医诊断说四阿哥可以略喝些参汤补足元气。这个药方也是皇上和太子都允许了的,但现在查起了,说是四阿哥参汤饮的有些多,体质太热。

这些年胤禔也略通医理,按照现在中医的说法,体热太盛,在种痘的时候用药也不好把热毒祛除或者压下去。这孩子真的是这么夭折的?

以目前的医学发展和医疗条件,胤禔也说不清楚,更不打算多什么嘴。

“全都,我口述,你帮我写封信。”胤禔坐在原位,使劲儿抻了抻腰:“是给大格格的。”他叮嘱苏日格帮额娘分忧,京中这个局面暂且不要乱跑,看好弟弟妹妹,教他们读书,等自己回去要查问功课。

至于给道琴的信,胤禔是亲自写的,夫妻私信,就算太监代笔也不行!

这封信自然是关爱媳妇儿,让她照看好身体,别伤神,带着孩子们在园子里,等京城平静些再回去云云。还有就是叮嘱她,别忘了将旗下学了产育的嬷嬷放在园子里伺候。

“恭喜主子爷了!”全都也为胤禔高兴,几年前福晋生二格格伤了身子,底下人都受过道琴的恩惠,也盼着她千万平安无虞。

“好,这是好事儿,我手里的这个差事也该了结了。”胤禔道:“对了,毓庆宫四阿哥没了,你记得叫咱们的人不要太大张旗鼓的说福晋有孕的事情。知道么?”

全都也是一惊:“奴才知道了,不过主子爷,这是府里的私信,宫里可没什么消息呢。”

胤禔默默点头,四阿哥毕竟是太子嫡子,这样夭折了,葬礼什么规格、要不要给个追封……这都是需要皇上定夺。再说,太子、太子妃,甚至是索额图,难道不为四阿哥争一争么?

事死如事生,那孩子活着的时候,因为当年闹着立太孙的关系,康熙多少有些避忌。但如今孩子没了,以本朝惯例,这个孩子应该享受更高的待遇,皇帝也不会在这上头和太子别着劲的。

不过人都死了,极尽哀荣,也只是徒增哀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