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页)

曹寅后退了一部:“是奴才多嘴了。”

等到两个格格去亭子里坐好,皇帝就带着两个阿哥去了观德殿附近。容若落后一步拉住曹寅:“你疯了!你是不是和那伙前朝遗民混得太久了?”

“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可真新鲜。”曹寅笑笑:“不是你们父子受皇命去和他们接触吗?我只是,躬逢其盛罢了。再说,下个月博学鸿词科还不知道会怎么样,我舅舅……呵。”

容若也跟着叹口气,活了二十岁才找到了自己的舅舅,顾家又是江南名门。以顾景星的名望地位,舅甥哪怕相认却不能说,也难怪曹寅和那伙人走得近,今天又突然提到了崇祯皇帝。

他低声道:“咱们都在夹缝里活着。反正你小心些。”

这地方真魔性,康熙带着两个皇子过来,或许是想让他们有所感悟,可胤禔站在这就想起rap一样的“那颗老歪脖子树还天天盯着你们呢!”

听皇帝给皇太子讲什么“前朝之失”,胤禔就百无聊赖的围着那棵树走了三圈,等康熙讲完了,终于注意到了胤禔。

“保清,你有什么感悟吗?”

胤禔龇牙笑了一下:“回汗阿玛,儿子要是崇祯,就仿效汗阿玛擒鳌拜,干脆练一支精兵。然后将京城团团围住,让他老朱家的皇亲国戚们,要么出钱,要么去死。”

不用等多尔衮来,干脆点,崇祯自己就该先杀一批硕鼠。

明末最大的问题并非边患、亦非民变,而是没钱。皇帝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其实胤禔没说完,他才不会死守京城,不行就迁都,路上他会招安农民军,让他们为先锋,去江南搜刮大户。

给钱吗?

不给钱都去死!

不出所料的,康熙不赞同的摇摇头:“此举未免……”

皇帝直觉这样不太好,可想要反驳又觉得有点无力。熟读前明实录的康熙自然知道,实际上前朝之所以倒塌的那么快,就是因为财政问题严重。而现在朝廷的财政状况缓解,无非就是朝廷能从江南收上税了。

血腥,但高效。

康熙皇帝打量着自己的长子,这个孩子不可能读到明实录,这些必然都是他自己想到的。康熙沉吟良久,最后才问道:“国朝定鼎,首先要做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