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2/3页)

*

转眼那热热闹闹的年节过完。桃源寨和小园工业园又各自投入生产。

小园的铁路也渐渐铺到了桃源寨这头,谁知在铁路铺设的时候却出了点问题。

“这真是见鬼了!”小园那里,负责施工的工头大喊一声。他身边十几个工人则都是一脸的沮丧。

适才他们抬着钢轨,准备“跨越”那座拱顶之下的折叠空间的时候,忽然发现钢轨到了那里就到了头。

最奇怪的是,他们抬着、托着,甚至推着轨道,都能轻轻松松地越过桃源与小园之间的那道界限,偏偏将钢轨铺在地上,那钢轨就像是断了一截似的,正正地断在地面上那道黑色缝隙跟前。钢轨多出来的那一截,直接消失了。

贾放、水宪、桂遐学听说了消息,都赶来看。

桂遐学见了这等“奇事”,当然要亲自尝试,当即指挥着工人们来来回回地搬动钢轨。

而贾放立在一旁观看,却突然想起了一桩往事,“啊”的一声。

“当初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贾放对身边的水宪说,“我曾经想铺一根铜线,从稻香村一直接到桃源寨来,谁知无论我用多长的铜线,一进缩地鞭,那铜线立即就到了头。”

水宪便点头道:“那么‘缩地成寸’是有道理的,你在那缩地鞭中行走,感觉只有三十余步,但实际上跨越了三千里的距离。你觉得缩地‘成寸’了,但是你手中的铜线却缩不了,自然撑不了三千余里的长度。”

他又伸手指着地面上那条深色的缝隙,道:“这一道,说它是缩地鞭也好,折叠空间也好,总归是折叠了五六千里这样的距离,要想直接铺轨道过来,自然是行不通。”

水宪的话教桂遐学听见了,这家伙气咻咻地跑来问:“那你说,为啥只有铺在地面上的轨道过不来,但是寻常车驾呀,马匹呀,货物呀,人啊……都能过得顺顺利利,稳稳当当的?”

看来这桂遐学,对水宪终归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敌意。

水宪却耸耸肩,很坦白地说:“我不知道啊!”

“我不清楚原因,我只总结现象。依附在地表上的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没办法通过这道折叠空间,”水宪循着桂遐学的习惯,分析眼前的现象,竟然能将桂遐学的口气学个十足十,“因此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两边分别修筑轨道,在这道分界线处对接。只要车辆是在运动状态下,就能从小园那边,直接驶入桃源寨的轨道。”

桂遐学望着水宪的眼神里颇有几分不信,但是他开口时却说:“试试?”

水宪便点头:“试试就试试。”

两边的工匠立即帮忙,挑选了合适长短的钢轨,一头铺设在小园段,另一头铺设在桃源段。

双方工匠都没有将钢轨直接固定,毕竟这只是一场试验。但正像是水宪和桂遐学所说的那样:不试试,怎么知道会如何?

双方将两段钢轨对其。小园那边将一辆空车推上了那一头的钢轨。几个工人扶着空车,看准了两截轨道之间的那个坎儿,一起将空车推了过去。

只听那座车辆轻轻地“咯噔”一声,车子已经稳稳地驶上了另一端轨道,进入了桃源寨的地界。

双方一起噼里啪啦地鼓掌——不管这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大家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建这轨道,不就是想把那些又重又沉的物资,轻松而快捷地运到桃源寨吗?

水宪却很谨慎,不肯轻易庆祝,而是命人把那空车装满,满满一车沉重的货物,又原样再做了一遍试验,果然还是见车驾稳稳地驶上了另一段轨道,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稍许颠簸,车辆的轮子重重地响了一声。

“这就简单了。”贾放总结道,“接下来就是两边各自修筑并固定轨道,只要能准确对接,咱们这轨道就算是贯通了。”

那么桃源寨这里很快也可以挂牌,挂上“桃源段”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两边各自领命,去做准备。

唯有桂遐学一个人,依旧觉得那一段“折叠空间”实在是不可思议,并且突发奇想,问:“如果我跑过去,突然在这道边界上躺下来,那么会怎么样?”

贾放一听,连忙把他拦住。

他实在是没法儿想象,桂遐学这家伙,头和身体在南方,脚在数千里之外的北方那情形——那实在是太诡异了。

于是贾放严令禁止这种行为,大声宣布:“以后大家尽量避免在此长时间逗留。咱们墙壁上都贴上标语,写上‘运输重地,切勿逗留’。”

众人一叠声地应下,只有桂遐学,应下归应下,那一对眼珠还在骨碌碌地转。

贾放就没办法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

第二天桂遐学来找贾放的时候,水宪不在。桂遐学一脸惭愧,说:“贾子放,我昨儿没听你的话,跑到交界区去做‘试验’了。”

贾放没好气地道:“结果如何?”

桂遐学见他也好奇这结果,登时来了劲头,道:“可有意思了……我,我,我愣是没法儿躺下来。”

贾放:……啊?

按照桂遐学的说法,他每次都尝试在界线一旁坐下之后,倒向另一边。但每每还没让他躺下,就觉得有一股大力朝他推过来,将他整个人推过界线。

桂遐学自然不死心,非得想个办法让自己能够稳定地身处界线两边,一时便颠来倒去,翻来滚去……如此一番,简直就是和这道“折叠空间”较上了劲。桂遐学虽然没有受什么伤,但是折腾够了回去一看,也是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

诚实地讲述了这段经历之后,桂遐学无奈地望着贾放,问:“果然还是他合适你一些。我么……不大老成。”

贾放心想:这何止是不大老成?

但是他还是诚恳地对桂遐学说:“其实我很羡慕你。羡慕你这份好奇心。”

不知道是不是人越“老成”,那种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便会减小。贾放自忖没法儿像桂遐学那样,不顾一切地去验证一个心中的猜想,不考虑后果,也不畏危险。

“这个世间非常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贾放郑重地说出他的结论,“我相信你,将来定然有大成就!”

这个时空不可能仅仅靠他贾放带来的那一部分知识向前进步,整个社会都需要桂遐学这样的好奇宝宝。作为研究人员,这份好奇心和旺盛的精力、灵活的头脑一样,都是桂遐学的天赋。

“只不过你以后如果能够再做试验的时候,尽量考虑一下别的方式,不要以身犯险,我就更加感激你了。”贾放说,“毕竟大家都很需要你。”

桂遐学登时伸手到后脑挠挠,不好意思地笑笑,点了点头,道:“我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