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3页)

过去的一年,虽说有些波折,但荣府总算是四平八稳地过来了。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到来,正月初一,惯例是贾府阖府上下相互拜年,下人们给主人磕头领赏。

贾放不喜磕头那一套,但却没忘了给他的小厮赵成、李青松都包上了大红包。除了这两个小厮以外,百工坊的二十个小工也没有回去,而是留在荣府里过这个大年,自然也人人收了大红包,一个个都欢喜之至。

贾放听说百工坊的任掌柜说起过,这二十个小工多是百工坊的工匠收养的孩子,多半是工友留下的后人,无父无母,百工坊就是他们的家。年节时即便让他们回去,也不过睡在大通铺上大家闹一宿,体会一下无人收留的冷清。

贾放出于这个原因,就把他们留下来,托赵成之父找了一间荣府供小厮们住的院子,让二十个小工在院子里先住下来。

随后,贾放丢给他们一摞识字课本。

“不明白的,可以问你们双文姐!”

他丢下课本就走了。小工们却是都知道自己的叔伯们在百工坊攻读那《万物之理》,过程有多么痛苦。当下谁也不敢把贾三爷交代下来的不当回事,一个个都捧着识字课本,天天都在那里记背。

李青松也在这个识字班之中,他是识字班里学得最快的,甚至双文不在的时候,他也能勉强充当答疑人员。

那小院有一座天井,天井里铺着灰色的水磨石砖。小工们便用贾放送给他们的石膏粉笔在地面上练习写字。双文来看过,说是一个个悟性都还不错,将每个人都表扬了一顿。小工们听了这话,一个个都比收到大红包的时候还要高兴。

贾放在荣府里见惯了年节时仆人们玩闹、赌钱、喝酒……来到这座“识字班”,他就会由衷感觉到:学习使人充实,学习使人快乐。

这个“识字班”一直坚持到了正月十五,随着各种节庆年事的结束,荣府的生活也要渐渐回归正轨。

谁知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传来了一个令人非常吃惊的消息:皇上提出来要找个时间到贾府游园,荣宁二府这是要……准备接驾了。

消息一出,荣宁二府就像是炸了锅。

圣躬亲临臣属的府邸,这是何等的荣耀。宁荣二公,位列“八公”之首,身份显赫,圣眷正隆,也只在府中接待过一回圣驾——那回还是陪圣驾故地重游,游览故园。

自从上次接驾,已经过去了好些年。以至于府中的小辈们都丝毫不记得当然接驾时候的盛况了。

老一辈的人却一再夸口:“说起当年准备接驾那时……唉哟,把银子都花得跟淌海水似的。”

接圣驾巡园,那如何能怠慢得了?

现如今,阖府上下,目光都集中到了贾放和他负责修缮的大观园上。一时挑刺的声音传出来无数:

“哎呀呀,这三爷,说是修园子,修了这么大半年,不过修了这寥寥几处楼宇。”

“就是呀,进门处连个气派点的牌坊都没有。这园子以前可是御园啊!”

“你是没见过那院子里的稻香村,村头两畦菜地,真地在种菜。你们见过在园子里种菜的吗……”

“这多半年的,三爷真的是怠慢了。”

“真不知道荣公是怎么想的,非让个从没管过事的庶子来盯这事……这下,咱们宁府怕是要丢人丢大发喽!”

当初被贾放无情拒绝的那几个宁府管事,一个个都摆出了先知先觉的模样:“我等早说过,贾三爷那样的人主持园子,绝无可能完得成。”

史夫人听说了要巡园的事,也开始着急上火,偷偷找贾代善商议对策:“怎么办?你想吧,皇上当初是把这修园子的事交给了老三,现在老三没修完,他会不会怪上咱们?”

贾代善听夫人问得天真,忍着笑道:“当初让放儿修这园子的时候,就说明了,人手、材料都让放儿自己筹备,旁人一概不得插手。他现在能建成这些景致,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即便是圣上,也不会苛求。”

史夫人却急了,拍着丈夫的手背,说:“那是他自己的儿子,他自然不会苛求,但万一因为这事儿来苛求咱们呢?”

贾代善一脸不以为然,史夫人却很着急:“都说伴君如伴虎,夫君,这些事,你应该知道得比我清楚才对呀!”

贾代善被夫人这话逗乐了,忍着笑说:“知道了,我先去圣上面前,把这园子现下的情形描述一遍,让圣上知道放儿的进度究竟在哪里,也好有个预期,不致怪罪下来。”

他说完还不忘了拉下脸,露出一副恐吓的表情:“放儿的身世,为夫上次不小心告诉你已经是犯了大罪,万一再有人从你这儿听说,恐怕会祸及为夫,夫人,这件事,一定要死死地封在你的心里,切莫再要诉诸口头了。”

*

隔日,宫中传出来消息,说圣驾前往宁国府巡园,只是偶尔念及旧时风景,记起了故人,与宁国府修缮大观园之举无关。圣上命戴太监代传口谕,说是大观园修缮一切照常,无须特地为他安排。

同时,圣驾也说了,巡园之时不定,想巡就巡。命荣宁二府切莫一味追求皇家排场,而忘记了恭俭之德。

换句话说,园子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朕躬不过就是路过看看。

这话安了不少人的心,但依旧有人觉得眼下的大观园,既非出自名家手笔,又非能工巧匠打造,各处都平平无奇;再加上进度不够快,现在也只有半拉园子,实在是给荣宁二府丢脸。

如今唯一能祈愿的,就是贾放贾三爷能加快速度,在圣驾到来之前将园子再修得像样一点。

在荣宁二府上下一片祈愿声中,贾放总算是去把年前放假的那几个工匠招了回来。

至于下一步他要建什么,他却也慢悠悠地还没做决定,一点都不急。对有可能到来的“巡园”,他也一点儿都不担心。

帮他做决定的,自然是那幅“施工图”。

这幅施工图上,蘅芜苑一旁的折带朱栏板桥已经变成了朱红色,与大观园中的实物完全一致,接下来出现的一片水墨建筑,坐落在傍山临水的河滩之间,一带几间,都是茅檐土壁,槿篱竹牖,离水很近,似乎推窗就可以垂钓①。

而窗外则是一片芦苇,芦花似雪,景致甚妙,似乎一开窗便是冬景。

贾放一开口便道:“这是芦雪庵!”

谁知这个答案似乎触及了这幅卷轴的怒气,留白处飞快地映出两个字:“非也——”

这是卷轴头一次直斥贾放说得不对,贾放也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想,这不可能啊?一切描述,都符合原著中,对于芦雪庵的描述。怎么可能不是?

双文也看见了卷轴上这两个字的批注,以及贾放一脸无奈的表情,忍不住掩口微笑,走过来冲图卷上看了两眼,突然问:“三爷因何说这是芦雪庵?看形制,不像是庵堂之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