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七十(第2/4页)

青史悠悠,溯三千年。

百姓安居,人杰地灵。

繁华兴旺,遐迩盛名。

北有建奴,狼子野心。

无信无义,挥师中原。

更有汉奸,助纣为虐。

兽兵所到,哀鸿遍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扬州十日,百姓何辜?

八十万人,血染乡土。

光阴纵往,岂能相忘?

奇冤不雪,天理何昭?

尧率文武,共众百姓。

奉上三牲,廿万虏命。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敬告同胞,在天之灵。

岁月难驻,逝水东流。

冤魂之恨,得此解消。

佑我炎黄,子孙不息。

护我百姓,得享盛世!

尚飨!

其二《中华帝国英烈祭文》

华夏悠悠,衍五千年。

文化渊源,胄嗣绵延。

古今中外,独领风骚。

盛极而悲,河山沦丧。

东西南北,精英玉碎。

剃发易服,千古奇辱。

奴酋窃器,称王称帝。

沐猴而冠,天下何安?

更恨汉奸,作威作福。

数典忘祖,恬不知耻。

春秋失义,巧言何辩?

乾坤颠倒,炎黄为奴。

华夏蒙尘,万民同悲。

我辈英杰,岂能忘耻?

尧等不才,始创我党。

奔走四方,救民效国。

万里崎岖,自强不息。

经十数载,披荆斩棘。

同志效命,终建中华。

帝国文武,联合百姓。

亿兆一心,何事不成?

兴师伐虏,雪耻复仇。

多赖英烈,忠义智勇。

不畏死战,所向无敌。

革命未成,同志共勉。

前赴后继,再接再厉。

驱除鞑虏,光复天下。

北定之日,昭告英烈。

龙之传人,雄踞东方。

赫赫中华,光被遐荒!

英烈同袍,天地同乐!

尚飨。

女皇带领着诸人再叩首,然后,一个个手持白菊上前插在礼部准备的花台之上。上千人,近两刻钟才插完菊花,秋风徐来,吹拂着鲜花的芳香送往天上。

数万扬州百姓围在边缘看到之后,心情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他们说不清自己哪里改变了。但是除了少部分原来的即得利益者,无人再愿意被满清统治着,他们心中更偏向中华,甚至生出无法言喻的归属感。他们终于有自己的朝廷了。

女皇带领内阁和军部高层,到了附近的三个选定的地方,举行“扬州十日遇难同胞纪念碑”、“明末抗清忠烈祠”、“中华帝国江北烈士园”的奠基仪式。

女皇率内阁大臣们破土奠基示范后,礼部让人抬来三块大木牌匾请女皇题名。女皇用女官们送上来的笔,沾上香墨后,当下挥毫,笔走游龙,每块匾都写得一气喝成,写下这三座将要兴建的建筑的名字。然后,把匾额送给扬州市政府官员,委托他们办好此事,女皇个人为此捐款一万银元(五万两)。

仪式之后,女皇带领文武百官,简单游览了瘦西湖的美景,并在瘦西湖畔接待了两百名扬州士、农、工、商各界的代表。发表了讲话,并正值重阳佳节,祝贺百姓天长地久,又当着百官百姓的面即兴赋诗三首,文采豪放风流,令人赞叹不绝。

……

四阿哥全程都观看了中华帝国政府的祭祀活动,他看到这样的对手,从灵魂深处冒出森冷的寒意。

汉人,不是绵软无骨的奴才,不是只会附庸风雅的所谓读书人,这些人是一帮疯子,谁敢冒犯他们,他会把人撕成粉碎,他们是无比记仇的一群以华夏民族为荣的热血人物。他是满清皇室中人,他比谁都清楚,当年入关他们做过什么,甚至他们皇室内部有些资料,比之现在这些汉人所知道的还要多,还要血腥。这些年,满清朝廷都在民间掩盖这些事,皇阿玛几度下江南,祭孔也好、祭一些汉人历史上的英雄也好,也是做戏缓和民间的历史和现有的矛盾——虽然大部分的历史在文字狱的控制下,汉人知道的不多了。

这帮人却激活了汉人的麻木的心,他们把他们独特的精气神传染给那些汉人。他们要反击,他们要重新做主人!

他们大清皇室、贵族的七十年喝着汉人的骨血的盛世狂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将会失去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失去抢来的财富,失去汉人败类们送上的美女。

甚至,中华一怒,要“公平报仇”的话,他们应该一个都活不了。

而那些战俘得到了战俘“应有”的待遇,不会是正史上中国政府对待日军一样的礼遇,自己饿肚子,却当来屠我同胞,掳我百姓,夺我国土的兽兵们是来中国做贵客的,好酒好菜招呼后,让他们带着中国掠夺的财富,被礼送回国。

战俘应该有战俘的样子,比如,拉着他们在祭祀大典时向同胞和英烈牌位下跪。

那些人,经过战败,经过见识到中华的可怕,他们也生生被打断了脊梁骨。

四阿哥晚上去找李光地商议明天谈判之事,到了他所住的院中,却发现这个七十岁的大清文渊阁大学士在喝酒。

李光地虽已七十,身体衰老,但是他还是上了街头,甚至因为他们使团的身份,可以和朝鲜、琉球使团一起,在瘦西湖近处观礼。整个过程之后,他的心情起了大波动,他只怕天变之后,他身后百年不知后人如何评说。他自恃为官在民政上为百姓做过很多实事,只怕即便如此,也难逃“汉奸”的污名。而他的子孙后代和族人,将来难以抬头做人,族中是否需要把他除名自清?

赫赫炎黄先祖,他,几十年风雨,就是只个不肖子孙吗?难道后世春秋笔法,他就是沦为与秦桧为伍?

四阿哥看李光地一脸愁苦,七十岁的老臣呈半醉之态,神情犹死灰。

四阿哥是何人,又怎么能不知他的感受?李光地毕竟是汉人,以前和现在是不同的。不过四阿哥也不认为李光地现在还能投向中华帝国,毕竟他的家人都还在北京呢。不过,四阿哥也没有了心情。

到得翌日,满清代表团到了市政府中去和中华代表团谈判,谈判团是以内阁成员兼商务部长陈朝生为团长,龙墨大将军、财政部次长为副团长。又有教育部长、军委后勤部次长、水利部长、交通部长等等为助手。

他们是毛遂自荐的,不过,不要以为他们是活雷锋,他们不过是盯着战争赔款和赎金那笔钱,这些部门都需要钱。帝国百废待兴,但是财政年度预算有限。他们要是能多找些银子来,他们的政绩也能上去。

陈朝生不愧是广东十三行出来的,笑得那叫一个温暖,只不过满清代表团不领情,一来就是哭丧着脸。

四阿哥还是提出那个以淮河界划河而治,他们承认中华帝国,但是请大名府的帝国军退回南方,互不侵犯的提案。但是中华没有人理会他这个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