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开边意未已---《白驹》 重骑(第2/3页)



  斥侯们也很矛盾。这是困兽之斗,他们明白自己的反抗仅仅是一种仪式。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偏马的支援,可也同样清楚,等待援军的是林子里那不知实力的伏兵,从这个意义上说,斥侯们不希望自己人中了这样明显的计策。要消耗,就消耗已经被困在这里的斥侯们吧!祝罗万端起步军弩试了一下,弩弦的声音有些奇怪,看来撑不了太久了。这是第二条用坏了的弩弦,他的口袋里还有最后的一条弩弦,不过看来用不上了。斥侯们手中的箭矢大概还能应付一轮真骑的冲击,如果真骑依旧保持原来的冲击规模的话。在那之后,斥侯们就只剩下的短兵器。那些鹰旗军好些,他们的长刀足以劈倒马上的战士。可大部分的青石军弓箭手就只配了小小的一面圆盾和匕首一般的短刀。祝罗万不愿想象肉搏的情形。青石军的训练是精密有序的,弓箭手们应该得到刀牌手和长枪手的保护。他真不知道应该如何用腰间的短刀去对付那些呼啸来去的骑兵。

  冲入战阵的真骑习惯使用重兵器,虽然他们也和其他燮军一样配备了马刀。先前的战斗已经证明,钝兵器所能带来的恐慌匕杀伤力更致命。使用盾牌和刀剑抗击对于真骑的狼牙棒和锤斧几乎完全无效,每次冲入阵中的真骑都能成功地收割两条人命。祝罗万的身边现在还倒着一名周捷军的弟兄,他的脑袋被真骑的铁锤整个击碎,双手还仅仅握着被砸碎了的长弓。

  “弟兄们,我们挂红旗吧!”为首那名鹰旗军说。

  他不是祝罗万那队的鹰旗军,那名鹰旗军已经战死了。苇哨早已不再响起,所有幸存的斥侯都聚集在这个小小的防御圈子里。如果还在数的话,应该轮到第七枚苇哨了。这样的局势中担任指挥绝对不是轻省的事情。每一轮的攻击,真骑都能迅速找到正在发号施令的鹰旗,把箭雨集中到他的身上来。一名鹰旗军倒下,就会有另一名鹰旗军站起来接替指挥。所有的青石军都惊异于他们这种前仆后继的勇气。如果不是这些鹰旗军的坚持,这个防御圈中或许还有同样的幸存者,却绝不会还有这样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斗,厮杀的目的仅仅是厮杀,支撑这些斥侯们的只鹰旗军们奇怪的执念和坚持。他们同样能看清真骑的埋伏,却似乎总还指望着得到支援―――一直到这一刻。

  “挂红旗,在军中就是死战到底的意思。”那名鹰旗军解释,诸侯国的军制,青石军未必都清楚,“也就是通知后方,不用再派援军来了。”没有回答,但是也没有反对。斥侯们都已经战斗得麻木,升不升红旗对他们没有区别。实际上,有些人是这样的疲惫,战死对他们而言也成了极大的诱惑。

  “没有人反对嘛?”鹰旗军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挂红旗,更多是对这些斥侯们的一个交待。偏马寨还在几里开外,就是挂面被子一样大的红旗,又有几个人能看见?“哪里有红旗?”祝罗万忍不住开口。折断的枪矛倒是现成,可是哪里有旗帜呢?鹰旗军用力揉了揉眼睛,看着身边一洼一洼的鲜血。

  不多时,刚染红的半匹战袍被一支长枪挑得高高,在斥侯们的防御圈中飘扬,顺着枪杆滑下来的是一滴滴的鲜血。

  祝罗万端着步军弩看着那旗帜,心头说不出的轻松痛快,当一个希望变得太过沉重,放弃它也会充满真实的诱惑。

  大地在脚下震动,沉闷的马蹄声响如同地下滚动的巨雷。

  祝罗万愕然地抬起头来,原来燮军真得要准备最后的攻击了。一批批的燮军从林子里涌出来,他们旗帜鲜明,盔甲耀眼,原来并不都是真骑。黑压压的真骑在斥侯们面前密密排开一路,后面则是大队的步军。同时展开的还有斥侯们身后的兵力,坏水河和黄洋岭间的狭窄峡道上布满了燮军。

  “得有七八千?”一名金矩军深深吸了一口气。“好大的排场!”“也就是四千模样。”祝罗万摇头否认,他的目力最好,一眼就看出前后两阵的厚度。“不过能用四千人来给咱们送葬,也实在是很给脸面了。”斥侯们都哄笑起来。这样的时刻,死亡不再是沉重的话题,因为太过清晰,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威慑力。

  也就是四千……话是这么说,为首的鹰旗军很觉得庆幸。偏马的兵力配置大家都清楚,能够调动的就只有青曹军的一千轻骑。现在两面的真骑就在两千以上,不要说还有大量的长戟和弓兵。就算青曹军全力冲击,也未必能穿透燮军的阵势,他这面红旗挂得实在有道理。

  可是地面震动的越来越厉害,这是骑兵在加速冲击。斥侯们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身后和面前的真骑都还在列阵,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展开,分明不是他们在加速。

  “来得不多,大概就是两百骑。”伏地听声的一名鹰旗军判断,“青石方向来的,是重骑兵!”,他的眼睛闪闪发光,“是我们的左路游击!!”“都出来了。”杜若澜指着不断涌出的燮军说,心下微有寒意。燮军果然在这样狭窄的地域内安排这这样强的伏兵,不管偏马投入哪一路的援军,都可能被山林里的燮军裹着厮杀。尚慕舟的话虽然刺人,可他的判断毕竟是正确的,这样的主将的确比杜若澜自己要称职得多。

  “终于撑不住了啊!”路牵机大笑,燮军这个时候亮相说明他们的耐心已经到了尽头,斥侯战的目的终于实现了,“包围斥侯的兵力大约是……四千多。”他总结,同时又亮出了另一份消息,“昨日派出到侯燮军大营那边的斥侯,营中增灶添帐,实际兵力当在五千以下,步骑各半,无重骑。此数与枣林方向的补给也大致符合。”“不到一万的兵力。”尚慕舟的眼睛也亮了。“好!好!好!”路牵机连连点头:““燮军果然是布了一个疑阵,难怪他们久不南下,原来也是兵力不足。这下漏了底,该轮到我们上场了。”“九千兵力叩关偏马还是够的,更别说封杀我们的援兵。”杜若澜一时没有理解尚慕舟与路牵机的兴奋。

  “杜将军所见是眼前的战场,小路说的是日后的战场。”尚慕舟笑道,“这一战不去管他。燮军大营后面是囤积南侵粮草的枣林,既然燮军不足一万,我当可战而胜之。一旦攻破枣林,燮军南侵的步伐就乱了。如今之计,能多拖一日,青石之战的胜数就多一分……”杜若澜听得明白了,却不能享受他们那份欢喜,原来眼前的斥侯战已经不需要理会了。他心里来来回回晃的只有四个字:“慈不掌兵”!“有援兵。”何天平指着青石方向说。燮军的布阵吸引了偏马的视线,谁也没有回头注意青石的来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两百重装骑兵已经接近了偏马。只是因为这些重骑的突然加速,才让人们不得不把注意力投放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