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开边意未已---《白驹》 危局(第2/3页)



  过了好一阵子,筱千夏对众人拱了拱手,哑声说:“各位老板,咱们在青石都是大半辈子了,与今之计,若不肯及早撤出青石,便要于青石共存亡。大家回去都想想清楚,虽然家业都在这里,毕竟及不上性命重要。愿意留下的,筱某需要仰仗各位的地方还多,也就不多废口舌,到时候直接来问就是。”这话说得淡然,其实意思明白,以后的事情就不在市恩堂的议事会议上讨论,筱千夏直接实施就是。

  厅中静了一静,听见宜良说:“筱城主也不用激大家,到了今日,这市恩堂中还剩下多少人?想走的早都走了。人都说宛州商人只知道计较利益,却不知道这利益二字到底有多少种写法。咱们在座的都不是圣人,怕死贪财那是寻常,不过既然肯留下来,想必最恨的就是丧家之奴四个字。大敌当前,我们也知道商会寻常的议事规矩繁琐,不过这宛州所以繁荣至今,便是商会规矩的功劳。筱城主若要绕过规矩作事,我们留守青石,冤是不冤?”“不是筱城主绕过规矩作事。”界明城朗声说,“是我。”他看了筱千夏一眼,这番话他事先也没有跟筱千夏商量,却是非说不可。一军不可有二帅,尽管到了目前为止,筱千夏的配合都很到位,他也还是要把话点明白。

  “筱城主和各位既然要我做青石统帅,那么真正做决定的就是我一人,筱城主也要听我的号令。”他在众人的脸上看见的是迷惑与震惊。一直以来,只怕商会的领袖们都把他和鹰旗军当作筱千夏的打手,顶多也是江紫桉和筱千夏共同的打手。

  “宜良先生说的不错,宛州立身的根本果然是商会的规矩。可要是商会就要被燮军的铁蹄踏平,那还能剩下什么规矩?平时有平时的规矩,战时有战时的规矩,从这一刻起,我要管的不仅是青石的兵马,而是整个青石的战局。”他指着那个沙盘,“青石的问题不是大问题,因为这战局里面大问题还多,下唐、淮安、沁阳、天启,只有让青石的问题成为小问题,这战局才有解决的可能。燮军号称二十万雄兵,征战天下,还不曾偿过败绩。我们有多少人?一万多没打过仗的兵,还有那些停留在九城商会口头的援军!你们要我保证我一定能守住青石,我保证不了,但是我能保证燮军走到青石城下的每一步都是尸体铺就,我能保证你们站上城头的时候我一定在你们的身边一起挥舞刀剑。这够不够?”青石人都知道筱千夏拜的这位统帅性子随和,不像个见惯了杀伐的将军模样。这时候听见界明城咄咄逼人地连声质问,竟然没有人敢于回答。

  界明城把手一挥:“我不管你们觉得这够不够。我只告诉你们,我会提出我的要求和理由,我会要你们去落实我的要求。除此以外,我不管青石的运作,只管青石的作战。就这样了,诸位请。”商人们被界明城唬得一愣一愣的,鱼贯而出,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宜良走过界明城的身边时,界明城对他说:“宜良先生,筱城主一万私兵,若要绕过规矩作事,早干嘛去了?”宜良身子一震。

  界明城接着说:“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才是真理的捍卫者。真理若是那么容易捍卫,未免也太廉价了些。”宜良满面通红,又羞又恼,可他没法回嘴,毕竟界明城的话里有什么东西是他不能反对的。

  筱千夏的目光里也同样满是惊奇。

  界明城笑道:“难道筱城主以为我这鹰旗军统领是骗来的?”筱千夏说:“那倒也未必。鹰旗军这般齐心默契,也不见得需要界帅刚才那般强势了。”界明城摇头:“要不是筱城主到这个时候也不肯解除商会的名义统治,又怎么需要我出面来扮强势呢?”他以前还真没有想到,筱千夏这样的一个强人,居然可以在商会里面处于这样的弱势。会才开了一个头,他就明白为甚么筱千夏不能放弃商会――他根本就不愿意。尽管筱千夏在青石城中拥有各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的实力,但他是商会制度这样虔诚的信仰者,宁可被制度绑缚了手脚,也不愿意让这制度陷入危局。界明城收敛了笑容,正色道:“我说的是真的,就是筱城主也要遵我的号令行事。青石军虽然是你的私兵,你也不能私自调动。”拜帅的时候,筱千夏已经把兵符交给了他,可他知道指挥六军还有另外一套令符。

  筱千夏摸了摸下巴,伸手从怀中掏出几枚令符来交给界明城,一脸的感叹:“界帅,我这可是把箱子底都掏给你了。”说着不由一笑,“若不是界帅今天如此强势,我还未必有信心把六军都交给你。”几枚令符都是水晶雕琢的,上好的彩晶。界明城看着手中这几枚令符,心中说不出的滋味:需要用强势赢得的权威,根基总是不那么牢固。

  “那么,大问题呢?”筱千夏问,“想来界帅往日与我讨论局势,也没有都摆出来吧?”“这倒不是藏私。“界明城想了想,“其实到现在也不能都摆出来,因为了解的情况还是不够多。”那天他曾经跟阿零说青石最大的优势在于完备的信息,然而当他开始着手这些信息的时候才发现宛州商会这些过分完备的信息也是一种灾难。要从那么多的卷宗里面截取真正有价值的判断,这与盲人瞎马也没有大的分别。好在文庙司礼鼎力相助,调了商学那些学生来过滤手中所有的卷宗资料。与青石军原有的消息系统结合起来,界明城现在总算是可以提出一些疑问了。

  首先,是下唐的态度。略商军放弃万宜关是燮军南侵中最让人吃惊的一环。尽管下唐与燮之间的态度一向暧昧,尽管下唐国主一向优柔寡断,但是征服宛州对东陆意味着什么,这是明明白白的。因为下唐弃守万宜关,青石方面不得不把下唐当作燮军的同盟处理,这就让青石防御雪上加霜:即使下唐军本身不参战,仅仅通过粮草补给的支援,就能极大改善燮军外线作战的窘迫局面。旷日持久的城市攻防是燮军最不想面对的战争,因为这对补给的压力太大了。然而,从现在的消息看来,下唐未必全然倒向了燮军。南淮城里一次失败的刺杀和王将对立的流言是下唐政局变得错综复杂,兰擒虎的南上如果带有勤王讨逆的性质,那么燮军进不进万宜关又成为一个焦点。无论如何,燮军的补给线看起来并非那么稳固。

  “这个时候发生刺杀下唐国主的事件……”筱千夏捻须颔首。

  “倒是很符合项公子的作风。”界明城接口,“不过,如何判断下唐的真实态度呢?”“买粮。我们在南淮有人有钱。”筱千夏决然地说。“走水路,砚山渡的三条船都出去。”最好的试探方式就是看似正常的交易。够买军械物资无异彻底表明立场,而买粮就显得隐晦些。如果考虑到下唐春粮歉收,是不是愿意向青石出售粮食就可以标明下唐国主的具体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