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破国箭(1)(第2/3页)

  策问端坐不动,花白的头发在晨光中显得十分醒目,好半天,才缓缓地道:“请主君示下。”

  黎侯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不过他立刻将脸色隐去,摸摸稀疏的胡子,道:“寡人叫你来,是要你出主意。”

  策问道:“是!既然主君见问,那老臣就斗胆——当年,咱们祖君受封将做少卿,先康王派祖君到济北来,的确是来寻找传说中的硫铜,以备王室制作大舰之用,所以我国独立于诸侯国之外,另设有将作少监之职。但是,立国六十多年来,硫铜连影子也没见着,咱们就一直不能返回王都……如今,王室早已将我国作为西南面的屏障之国看待,不再苛求什么硫铜……”

  他终于抬起眼,看看黎侯,昏暗中看不清他的脸色,继道:“所以臣以为,时移事迁,一切都不复从前了。虽然将作少监劳苦功高,寻获了硫铜,但臣以为,一来,朝廷现在并不急用;二来,咱们可以上报朝廷,令苏国负责开采,我国正好可以免除开采的劳役……”

  “免除劳役?”

  “是。三年以来,济北连遇灾害,水旱不断,我国深受其苦。这个时候,如果朝廷再下令开采硫铜,至少还要动员数千民力,我国此刻怎么供应得上?再说,苏国与我国虽是邻国,却依附楚国,为其附庸,与大周朝若即若离。他们世代以前商的忠实属国为荣,既然已经封矿,又怎么可能同意我国前去开采?”

  “我知道。所以才叫你来。”黎侯冷冷地道,“寡人……寡人要灭了苏国。”

  策问似乎早就知道黎侯会这么说,毫不吃惊,道:“主君请三思。自康王年间颁布《禁讨令》以来,没有方伯身份的诸侯国是禁止相互攻伐的。再者,如今执政的周公殿下对诸侯国之间的矛盾,皆以铁腕处理,谁挑起战端,必受严惩,所以,臣以为,灭苏之事万万不可。请主君三思。”

  “苏国,”黎侯一字一顿、艰难地道,“是楚的附庸,不服朝廷管束、不贡苞茅已多年,灭了它,朝廷在西南又能大大地前进一步,岂不是好事一件?”

  “朝廷此刻在北方用兵,暂时还无力南顾,所以这几年来,都是责成我国与楚国交好,以稳定西南。”

  屋里没有其他人,黎侯强忍的喘息声越来越重,策问毫不动容,道:“这个时候突然对楚的附庸国用兵,楚国岂能善罢甘休?西南战事一起,济北十国就要全面动员,我国首当其冲,到时候——”

  一声闷响,黎侯在他身旁坐了下来。他凑近策问的头,轻声问:“策问,你——去过王都吗?”

  “先君在时,臣曾经三次参与朝聘,去过。”

  “我没去过。”黎侯冷冷地说,“听说,王畿地方千里,河山环抱,人物富饶……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伟大都市,是不是?”

  “王都之盛大,王畿之丰浩,非言语能形容——老臣不知主君何以有此一问?”

  黎侯长叹一声,站直身子,似乎不胜疲惫的样子,走到窗边,从狭小的窗缝中望出去。

  天,尚未大亮。阳光尚未真正穿透头顶厚厚的棉絮般的云层,也许和平日一样,直到日落也穿不透云层。远远的黎原上,沉重的晨雾将层层树林分隔成一个个孤岛。

  湿润的雨气洒过黎原,有的地方露出亮色,有的地方却笼罩在一片灰暗的雨中。

  黎国地处西南,是比周封的泗上诸姬更南面的偏僻国家。

  六十年前,首代黎侯在黎原上立国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森林和沼泽,充满野兽的吠嚎之声。黎国先民在这里排水造田,整整六十年过去,才勉强建成一座不大的城,命名为黎城——用黎侯自己的话说——与中原各个诸侯国都相比,简直就像乡下村落一般。

  最初定居时,这里野兽横行,滋扰人民,黎国先民不得不将屋子造得如同牢狱一般,低门窄户,四面的窗户又小又密,几乎透不进什么光,只能靠天井采光。而黎原又多雨,是以天井常年潮湿,居住在里面的人很小就会患上诸多疾病,黎国的人口,一直只有那么可怜巴巴的几千人。

  苏国与黎国,相互间只隔一座漾山,苏国在山阳面,黎国在山阴面。苏也是小国,人口比黎国还少得多。

  因为黎国是周天子亲封的国家,比原来土地上的世袭方国地位要高,多年以来,苏国一直以臣礼相待。

  黎侯从小小的窗中望出去的方向,正是苏的方位。

  此刻,黎原一片雨雾,而苏国,毫无疑问,已经是阳光普照大地,世代相袭的村落中响起鼓声,准备开始新一日的生活……黎侯闭上眼,嘴角抽动几下。

  “主君……主君今日提起的事,臣……”

  “策问,”黎侯打断他,“你像寡人这样,看着这原野,有多少年了?”

  “老臣在这里生活,已有五十五年了。”

  “寡人……也将近三十年了。三十年……人生能得几个三十年呢?一晃,一瞬,这辈子就要和先君一样,在这雨蒙蒙雾蒙蒙的地方终老了。”

  他凝视窗外半晌,终于咳嗽一声,下定决心般地回过身来,道:“策问,寡人要离开这里了。寡人要得到硫铜。所以,寡人一定要灭了苏国!”

  策问深深地叹了口气,坐直了身子,闭目不语。

  黎侯静静等待半晌,策问才睁开眼,道:“消灭苏国,以眼前的实力来看,其不可得有三。苏君有德,苏民久附,国无乱象,其不可得一也;苏国太子懔苏、二子有苏,兄弟相携,不可动摇,尤其是二子有苏,乡野传闻,有万军不当之勇,其不可得二也……”

  “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