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2页)

尤其祖父方才说忠顺王是向来忠心皇上的,忠顺王在宁国府遇刺一事令其他大臣猜忌还好,若是让皇上疑心太子等不得了,对太子一系,乃是重击。若是忠顺王遇刺一案只是孤案,或许皇上还能容忍,但是忠顺王遇刺之后,若还有其他证据表明太子心急,只怕于太子而言,乃是大难。”

接下来的话贾琏没有再说,贾代善能够袭国公爵并且成为景和帝心腹,政治素养自然很高,也用不着贾琏再说什么。

正如贾琏所料,那头忠顺王刚遇刺不久,这头就查出窦充勾结敌国。这些事情仿佛一个一个的钉子,离间着景和帝和太子父子。

若是宁荣二府处江湖之远也罢了,偏偏太子伴读贾敬袭一等将军,领兵部右侍郎的实缺;勾结敌国的是太子太傅的学生窦充,又是荣国府的姻亲。若是太子事败,覆巢之下,宁荣二府绝难保全。

“于太子自然是大难,于咱们家,何尝不是大难。”贾代善感慨道:“却如琏儿所言,青瑟不需要杀死谁,只需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忠顺王在太子伴读贾敬的府上遇刺就是了。用一个婢子刺客换宁荣二府,这枚孤子弃得是时候,弃得有价值。”

据贾琏推测,事实也是如此,原著中,青瑟自然没有杀死忠顺王,而忠顺王后来显然和贾府不对付,借着蒋玉菡的事上门找麻烦。但是因为这次刺杀,估计让景和帝疑心了贾府的立场和态度,所以贾敬出家避祸,由得贾珍败家,向景和帝表明宁国府无心权势。

但是父子之间,最忌生隙,生隙之后必然被人见缝插针。太子是个危险的职业,成则一国之君,败则性命不保,向来没有其他余地。当种种迹象表明太子等不得了,景和帝必然先下手为强;而太子得知自己父亲要对自己动手,怕也要垂死挣扎一番。

原著中景和帝和太子相争必然是被人渔利,所以义忠老千岁坏事,估计还被逐出了宗室,那副金丝楠木的棺材才不配用、不能用,而景和帝也不得不退位为太上皇。

也许后来成为太上皇的景和帝又查出太子和贾府被挑拨陷害的蛛丝马迹,所以退位为太上皇之后,还照拂贾府一二,给了宁荣二府最后几年的醉生梦死。

至于太上皇驾崩之后,即便宁荣二府已经堕落得不成样子,一样会碍新帝的眼,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也不足为奇了。

“祖父不用担心,当时除了忠顺王府,四王八公皆带了侍卫,也就是说能证明祖父亲自捉拿刺客的人不少,忠顺王遇刺一事,咱们府上能够洗清嫌疑。只是外祖父那边……”

贾代善轻轻拍了贾琏两下:“你外祖那边琏儿不用担心,既是咱们有了猜测,总好过双眼一抹黑的被动被人算计。青瑟如今在我们手上,也许还有她的作用。”

贾琏即使有成人的思维,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也没有足够可以动用的力量,剩下的事,只有贾代善有能力去做,贾琏能做的就是信任贾代善了。

贾代善本就是很有政治素养的人,贾琏给了他这么多关键提示,他心中也有了成算,安慰怀中的贾琏道:“你外祖那边你放心,他只要没做过勾结外敌的事,定能还他清白。”说到这里,贾代善想突然想起什么,问贾琏:“今日珠儿在小书房外偷听,琏儿知道他偷听了多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