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明月心如 第二十一章 将星陨落(第5/6页)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把李尧天也打蒙了。他纵然深通兵法,可在这等天地间的伟力面前,同样无计可施。仓皇之下,李尧天下令残存诸船向龙珠岛靠岸,士兵尽量登岸,减少船只负重,以求避过这场天灾。本来远征军已稳操胜券,哪知眨眼之间有了这等变故。这场风暴不仅让远征军兵力损失一半,粮食饮水也损失了大部,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坚持到朴士免的奇袭成功。

如果兵力和物资的损失靠李尧天的指挥还能应付过去,军心的浮动却让李尧天也无能为力了。因为这场太过突然的风暴,远征军中开始传说是天不绝倭岛,远征注定要失败。李尧天向来治军宽厚,到此时只能斩杀散布流言的乱军,以求稳定军心。幸好那两万五千人中有五千是水军团士兵,因为坐的都是大船,损失并不太大,军心总算勉强稳定下来了。

远征军遭到风暴袭击,倭人则是大喜过望,士气大振。风暴稍停,源太吉就下令发动总攻。先前秘密来降的三个藩主此时再不提投降之事,进攻得极为卖力。远征军的船只虽然较大,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伤损,而倭人又都不要命强攻。这一战从清晨直到傍晚,龙珠岛附近的海水尽被鲜血染红,在两方都付出了三千余的伤亡之后,倭人终被击退。可是倭人还有十万之众,远征军却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李尧天至此也只能承认失败,险些自刎以谢,幸被副将救回。

此时远征军中还有两种意见,一种是趁尚未全军覆没,立刻退兵,另一种则是要求再坚守下去。因为朴士免的奇袭队出发后已失去联系,他恐怕还不知远征军遭到的这场灭顶之灾,如果此时退却,就是把朴士免扔给了倭人。饶是李尧天足智多谋,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经过诸将表决,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决定远征军坚守。因为经此大败,回来定然也是个死罪,而坚守终究还能有一线之机,虽然这机会也已微乎其微。

可是,谁也不知道,远征军的厄运此时仅仅是刚开始。就在李尧天决定坚守的当晚,竟然又是一场狂风,而这场狂风竟比先前那场还要大。李尧天向不信命,当他看到仅存的那些大船在风暴中被纷纷吹覆,最后连他所乘的那艘巨舰都被风刮得触礁撞出一个大洞,终于彻底崩溃,呆呆地坐在船头动也不动。他拒绝了副将要他弃舟登岸的建议,誓与船只共存亡,直到这艘大船沉入海底。

这一场风暴,把远征军剩下的船只尽数摧毁,残余的只是先行登上龙珠岛的四千人而已,更失去了李尧天的指挥。四千人中,有三千余是句罗水军,水军团士兵已不足千人了。龙珠岛上无粮无水,只是个礁岛,绝望之下,句罗水军准备投降,但水军团誓死不降,双方差点火并起来。也就是这时,源太吉又率军杀上龙珠岛上,远征军已无退路,句罗水军立时全军投降,水军团却仍然不愿放下武器,誓要战到最后一人。此时岛上的水军团士兵已只有八百二十一人,领兵队官名叫董胜。在董胜指挥下,水军团进行最后的抵抗,而源太吉却命令甫投降的三千余句罗水军前来攻打。就这样,方才还同舟共济的两队人,转眼间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句罗水军的战斗力经过这两年训练已颇为不弱,水军团寡不敌众,被逼得连连后退。龙珠岛并不大,本来四千人就已几乎站满了整个岛,此时更是铺满尸首。龙珠岛正中是个山头,大约有十几丈高,水军团且战且退,而每一步退却都要留下一堆尸首,句罗水军的冲杀几乎是踩着尸首上来的。恶战至此,恐怕句罗水军统领的心中也有悔不当初的想法了。一样要死,与其和水军团自相残杀,还不如携手和倭人拼命。可即使他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亦是不容回头。杀已杀了,只有将错就错地杀到底。

这一战规模不大,惨烈却如地狱。韩康说到这里,声音几次哽咽。想想也是,一路同来,一直意气风发,连战连捷,那些句罗水军恐怕有不少都与他们相熟了。但谁也想不到事态竟会演变到这般模样,这些本来准备把性命丢在与倭人战斗中的战士,最终却是在自相残杀。虽然韩康没有多说什么,但我也听得出他话中仍然隐隐有对李尧天的不满。假如李尧天一样退到岛上,至少不会让事态演变至此。只是李尧天已经以身殉船,还能说他什么?

水军团的八百余人,一路厮杀,一路倒下,最终被逼得退在龙珠岛的最高处,只剩下了十七人,其中一个正是韩康。这十七人都几乎是从血海里捞上来的,战甲尽成殷红。

正当句罗水军要将水军团尽数斩杀时,一直在观看的源太吉忽然下令万箭齐发。倭人的船只已将龙珠岛团团围住,句罗水军到这时同样剩下了千余人,本就是强弩之末,龙珠岛上又无险可守,立时被尽数诛杀。见此情景,韩康他们更是心冷若死。源太吉从一开始,就不准接受投降,那时就算降了一样要被杀。他们已精疲力竭,只能互相鼓励,勉强支撑着才不至于倒下。

这时源太吉下令倭兵上岸割取首级。岛上已遍布尸首,有些人并没有死绝,但倭人根本不管死活,见人头就剁,龙珠岛上惨叫之声此起彼伏,鲜血更是淌得遍地都是。剩下的这十七个水军团士兵知道大势已去,却依然不愿放下武器,誓要战死岛上,哪知源太吉却一直没有难为他们。等倭兵将所有死者的首级全都斩落,源太吉反倒命倭兵列队向他们行礼,说敬这十七人是天下勇士,若愿归降,当编入倭人华族,授以官职。

源太吉身材不高,貌不出众,但声音洪亮,语气也极为大度。通事将这话译过来,让十七人全都目瞪口呆。倭人等级森严,臣民分为华族和庶族两类,华族为官颇易,地位很高。他们没想到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源太吉居然对他们如此客气,惊异之下,十七人中有两人被说动,愿意弃刀归降。这两人刀剑加于颈也不会丝毫畏惧,但此时分明已是必死,源太吉却极为客气,他们终究难以抵御此等诱惑。还有十五人已无法再去怨恨这两个最终变节的同伴,却宁愿一死。谁知等那两人到得近前,正向源太吉叩拜时,源太吉忽然拔刀斩落。倭人事事不及帝国,唯有铸刀之术精益求精,倭刀极为锋利。源太吉一刀斩下,那两人立时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斩杀投降二人后,源太吉却举刀向余下十五人示意,说留下一艘小船,由上天注定,放他们一条生路。韩康他们初时不敢相信,但见源太吉命倭兵齐齐撤退,当真留下一条小船后,他们才知道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