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分流水(18)(第2/2页)

那时候,忽被如此打击,诸葛诞心有戚戚焉,扭头遥望洛阳城外的庄严华表,苦笑摇首:

“不,我没什么奢望了,只在家著书立说罢。”

天光云影下,陌上草薰,诸葛诞背起行囊跟故友们挥手……如今,他倒真的掌一方军权,有所谓来日方长,除了中间短暂回京,这些年,他基本都在外了。

而太初,还有那些旧友们,竟都死了子元手里。太初死了,天子废了,眼下,毌仲恭他要起事,这还不够,他要拉自己下水。

平心而论,桓行简待他不算薄,两家有姻亲关系,包括东关战败,也是桓行简一并揽下了责任,自己毫发无损。

诸葛诞读完毌纯的来信,陷入沉思,会吗?桓行简收拾了毌纯后,下一个就是他?这是毌纯吓唬他的?

可是凭什么呢?要他跟毌纯一起起事,胜算有多大?毌纯深受先帝赏识,自己可没有,相反,先帝厌恶透了他们这群浮华友。诸葛诞脑子十分清醒,他早不服散了,也很少谈玄,至多自己在后院的桐树下温酒读两页老庄,那些口齿含香的句子,时常能让他想起旧时岁月的吉光片羽。

也仅此而已了,扬州的风光真不错,烟雨迷离,莺歌燕舞,何必跟洛阳过不去呢?

使者在等诸葛诞的答案,目光殷切,诸葛诞在这样的注视下收回思绪,微笑道:“容我再想想,先暂且歇一夜,我明日定给回复。”

使者虽有些失望,但也只能遵命。

诸葛诞的官衙里很快迎来了另一个信使,他满腹狐疑,展信一读,心大惊,倏地把信一攥,神情变得晦暗。凝思半晌,他又将皱巴巴的信展开了细读一遍,没错了,张敢竟不知何时被桓行简收买,那么,他就真的不必再迟疑了。

张敢既知寿春有变,能把信送到自己这里,更能送去洛阳。说不定,桓行简已经知道一切,张敢替大将军提前将自己架到了火上,诸葛诞一搓脸,喊来了人:

“去,把毌纯派来的使者杀了。”

他在案头匆匆摆笔墨,要给桓行简去信。

如他所想,桓行简的确很快收到了张敢的书函。公府里,只虞松在,桓行简看完信,很镇定,这一日他早想过会来。毌纯不会坐视不理,淮南的大权他也不愿放,就算他不反,桓行简也打算要把他逼反。淮南重镇,权力在一群不忠于自己的人手里,他怎能安心?

那道森寒目光定在信上,桓行简忽冷笑了声:

“石苞,你带人去太学把毌宗先给我抓起来。”

石苞这一去,很快有了音信,毌宗竟从洛阳城跑了,人不在太学。桓行简听了只道:“天真,他父亲要是敢起事我定饶不了,他这个做儿子的,以为自己能跑哪儿去?”

“那……”石苞在等他的指示,桓行简一起身,“不急,慢慢找,让他多活几天。”

“毌纯呢?”

“也再等等,他大旗还没举出来,我等他先动。”桓行简顺手拈起一枚棋子,在手里把玩着,一副很能沉住气的样子。

但他同样清楚,淮南不能失,淮南一旦乱了,吴国必趁机来犯,再引得姜维出兵陇右。到时,他便处于虎狼环伺之境了。

果然,没出几日,毌纯以清君侧起事昭告天下,借太后诏书列举桓行简罪状。而桓行简也收到了诸葛诞的书函,他杀了毌纯的信使,并向朝廷宣布毌纯李蹇叛乱。如此,释放出的信号足够彰显忠心。

天下有变,大将军府前院又变得紧张起来。

在召集幕僚的空档,桓行简抽身来看嘉柔母子。有了上次的教训,嘉柔再不敢给孩子多穿,大奴穿着轻软的一层,不睡的时候,很有精神,两只漆黑的眼睛已经知道同人对视。

帐子里,挂着个花球,嘉柔便伸手一弹一弹的,逗着他。她嗓子有点哑,给大奴唱歌谣唱的,一支接一支,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

胳膊伸酸了,嘉柔将驼铃从匣盒里将驼铃掏出,一晃,清脆的声音断续响起来了:

“大奴,好听吗?等你长大了,让大将军教你骑凉州的大马,你敢吗?”嘉柔格格直笑,认真问大奴。

大奴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母亲,忽然,嘴角一弯,婴孩生平第一抹笑容便这样映在了嘉柔眼中。她一愣,随后惊喜地大叫,“崔娘!崔娘!大奴他会笑了!你快来!”

话说着,一股熟悉的沉水香袭来,嘉柔抬头便看见桓行简已走到眼前,他弯下腰,将大奴抱起,一双温柔眼里尽是浓浓的笑意:

“我看看,大奴会笑了?我是爹爹,大奴,笑给爹爹看看。”

两人再怎么逗,大奴却只是一副安静懵懂的表情了,嘉柔嗔道:“大将军一来,他就不笑了。”

桓行简笑着又把大奴卧下,握住他小脚丫,柔软如云,他忍不住亲了又亲:“怎么了,见到爹爹不高兴了?”

他伸出一根手指放进大奴的掌心,婴孩立刻有了反应,紧紧攥住,像是兴奋,两条小腿用力蹬了一蹬,蹭过他胸膛。

窗子底下忽响起石苞的两声轻咳:“郎君?”

很扫兴,桓行简不得不停止逗弄孩子,对嘉柔道:

“我回头再过来。”

嘉柔下意识往窗外瞅了一眼,她习惯他公务忙,说道:“大将军去吧。”

桓行简在她脸颊迅速啄了两下,嘉柔没躲及,将他一推:“大将军还不去忙?”

看桓行简似乎心情相当愉快地走出来,石苞犯了难,心里十分忐忑,他苦着脸迎上去:

“值房里人都到齐,在等郎君了。”

“嗯,”桓行简边往外走,边问,“我让你办的事办得如何了?”

毌纯的檄文传到了洛阳。

石苞袖管里就是那份檄文,快到值房时,他忽在桓行简面前一拦,硬着头皮道:

“上头陈列了大将军十一条罪状……”

桓行简不屑一笑:“笔在他手里头,他就是写出千条万条也是正常。”说着,眉眼兴致勃勃一扬,“拿来,毌纯毕竟是做过东宫文学的人,我倒要看看他怎么骂我的。”

“郎君,”石苞慢吞吞把檄文取出,十分不情愿的模样,桓行简很少见他这么不利索的时候,皱眉道,“你磨叽什么?”

石苞脑袋一垂,只听自己的声音直打颤:

“郎君看了不要动怒,这檄文,这檄文……”像是鼓足了勇气才道出后半句,“是出自夫人父亲姜先生之手,他新做了毌纯帐下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