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指点+称帝(第2/5页)

他噼里啪啦的把对孙子的总结一说,台上仨人一起点头,没错,前半部分和我们写的分毫不差,最后三件事还没算出来。

“李老真打算在医馆中盘恒百年?”

“能济世救人,是李勣平生之爱好。”没错,砍死敌人,抓住俘虏,然后给自己士兵治伤。

李勣解决了心头之恨,就和弟弟一起去找朋友喝酒、观赏歌舞。儿子已经被他逼进鬼卒的行列中,正在海门另一边铺设庞大的路标网络。

李靖和舅舅韩擒虎终于见到了孙吴二主,二人都有些兴奋,以前读兵书最喜欢东吴二主和四都督,以前找了没找到,那日鬼门外相见,这次终于见全了。

之前吐蕃禄东赞之子论钦陵,在唐高宗时期击败薛仁贵带领的十万大军,全军溃败,唐臣都跑到鬼门附近忧心忡忡的打听情况,但是东吴数人没有来,实在是不了解吐蕃啊。

……

帝镇中,隋唐两家的结盟还没被正式撕破,但可以说是进入了暂停的状态。随时可以重归就好,阖家欢乐,也随时可以彻底撕破。

虽然武太后假装心大的不在意《讨武氏檄》,但唐朝三个半皇帝都气的七窍生烟。

讨武氏檄反复的、多次的、使劲的强调武氏先侍奉太宗再勾引了高宗。

文采不错,内容很不好,就是说太宗高宗两代明主,被一个坏女人耍的团团转。俩人不承认。

李渊弹剑而歌,唱了一会,质问李世民:“妻子刚死,就纳美人,合适吗?怎么不把她送给雉奴?”

李治腼腆的捂着脸:“阿耶只是不想让臣子担忧。我那时候还小,还在孝期。”是真的小,那年才十岁。但是天下和无数珍宝都给了我,何况一个女人。阿耶爱我,又不在乎她,虽然颜面上有些难堪,总不是什么大事。

李弘被人提起这件事,感到羞愧难当,躲在屋里数日没有出门。

李世民把他揪出被窝,教训道:“不要被礼教约束。”

李弘沮丧道:“我自幼学习《贞观政要》《帝范》等书……以前只做不知道。”

唐太宗能怎么办?他喜欢帝镇当前唯一一个勤劳主动的子孙,但话也不能直说。不能说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做,成功之后再教别人礼教。

有些事只要你自己不在乎,坦坦荡荡,别人也没法子。正如骂汉高祖是流氓,他坦然一笑,起不到什么羞辱的作用。骂唐太宗杀兄夺位,李世民也是腼腆的一笑,略带点得意,杨广就要被气冒烟。现在如果李弘也得意的一笑,说一句‘我娘真厉害’,那么难受的反倒是对方。奈何这小子不会。只学了雉奴的表面,未得真传啊!

李治微微一笑:“媚娘姿色倾城,又肥壮有力,能歌善舞,宴饮游乐无一不精,等她下来叫皇帝们见见。”

但李弘还是抑郁了。完全没有学到祖辈仨人的城府。

……

李世民严肃的沐浴更衣之后,坐在家里读经。试图求助于非自然的力量,让自己可以和人间进行沟通,或是突破壁垒的束缚。坐以待毙从来都不是他的选择。

读经的间歇抬头看一看,简陋的小屋,低矮的房檐,粗糙的地板上铺着精致的席子,很不相称。但院子里坐了两个美人,女儿正在给妻子切香瓜,真是令人满足。这种感觉百感交集,感觉心境比原先大不相同。生老病死都经历过,佛教所说人间八苦也经历过,唉。如果经历够多就能成仙成佛,我差不多。

李妙儿蹑手蹑脚的进了院里:“祖母,姑姑,我有事找祖父请教。”

“你先别去,他读经呢。过来吃瓜。方才汉武帝再嚷什么?”

李妙儿走过去拖鞋坐下,拿了个香瓜:“原先有问题哥哥给我讲,他现在谁都不肯搭理,我就去问汉武帝,反正他闲着呢。我问他什么叫黄肠题凑,他给我讲了半天,我还没听懂,他先急了,说如果黄肠题凑也算作陪葬品,当初盖房子会很方便。然后气冲冲的就走了。”说罢,咔嚓啃了一口,仰头喝了一口瓜瓤。

长孙无病难以忍受的抓住她的手腕,把刀拍在她眼前:“削皮。”别这么野蛮。你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不该吃带皮的香瓜。

李明达:“听说那是一万多根好硬木拼凑而成,具体布局还不清楚。汉朝之后就没人用了。”

李妙儿慢慢悠悠的吃完香瓜,看着她发了一会呆:“优雅的姿态好难做啊。我现在学会了一点,能装一小会。”

长久的保持优雅仪态有点难,小丫头能在需要时装模作样一会,就够用了:“孟母三迁,就为了一个好环境。这里环境不好。”左邻右舍都是贵人,可惜,反倒有些许瑕疵,以及无拘无束的放肆。

又过了一会,当唐太宗从书中收回心思时,一抬头就看到小丫头在门口探头探脑。

“进来。你今天回来的很快。”今天是约好的见面日子。他和大臣们的书信往来始终不断,李贤负责整理好臣子们的书信,和李妙儿带去的太宗书信互相交换,再各自送给该送的人。这两个信差的工作做的不错。

“我还没去呢。汉武帝没给我换出入的竹符就走了,我得等他回来。”她哒哒哒的跑过来,跪坐在他面前一个还算合适的位置。

李世民就准备做点有意义的事,查她作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等等,等一下。祖父我有事情想问。”李妙儿脸上有点难堪,吞吞吐吐的说:“我打听了很多关于我娘的事情,他们都说,呃,我听说她很坏。狐媚,风骚,残忍,多疑如曹操。是这样么?”

李世民往后靠了靠,轻轻抚摸着扶手:“我告诉过你,不要打听她的消息。”不论是老鬼还是新鬼,你别指望能听到什么好话,毕竟她,咳咳。

“我忍不住嘛。哥哥因为她郁郁寡欢。李贤说她特别凶,还很多疑,叫我也要小心。上次听褚遂良说她各种不好,我想反驳,可是我又不了解她。每个人说的都和阿耶、哥哥说的不一样。他们都夸长孙无忌好,说他是忠臣啦,说他反对立后做的对。然后就开始悄悄议论……在街上都能听到很多人谈论这件事。”

李世民沉默了一会。要让他说武媚娘的好话,想不起来什么好处。要对着她女儿说她坏话,那很不合适。“把周礼和论语抄一遍。”

李妙儿哇的一声哭晕在地下:“我错了我不问了哇哇哇饶命啊哇”

“别嚎。她做的事不符合这两本书。你想知道他们为什么骂她,就是因为这两本书。”

“视若圭膏”

李世民扶额道:“视为圭臬。”教小孩读书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前提是得聪明。这就是李唐宗室中良莠不齐的明显代表。蠢的像阿耶退位之后闲的没事生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