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陷阱+酵母(第3/4页)

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基本上从税收到享乐全都有。每一个等级都令下级只能下拜仰视,恭献足下。是天子至高无上、人人敬仰的的地位导致了一切动乱,这是无可避免的。

扶苏有点郁闷,好像谁都能发现我心情不好,难道我这样没城府吗?

曹叡举手:“放箭!”

屋顶上、窗口和门口、草垛子里、水缸后面,五只箭同时飞向司马师司马昭两人。

司马懿没说话的原因是他嘴里被强行塞进去一个死面包子,厚厚实实的面皮,咬一口都见不着肉馅,塞进嘴里之后无法咀嚼又吐不掉。

距离不超过二十步,箭的速度太快,二人用盾牌护住上半身,尽量躲避开,还是有四只箭钉在盾牌上,有一支箭飞向院外的人群。

看热闹的人群嗷嗷嗷的跑开了,谁也不想突然中箭。

这才明白,刘邦和刘秀怎么突然沉默的调整了站位,躲到了人群后面。

司马师和司马昭举剑袭向曹叡,配合的相当默契。

曹叡的战斗力也挺好,毕竟骑射和练剑是必学课程之一,一人应对两人,竟然不落下风——倒不是他足够强,主要是司马兄弟的心思一多半在防备冷箭伤人上。

房顶上的孙权、门口的孙休和窗口的曹丕落空的箭都会钉在门外的地上,那一地的甘蔗渣滓上。

但远程兵器开始使用,看热闹就变得很危险。

刘邦抓着刘宏挡在自己身前,继续看。

扶苏飞快的跑回自己家,咻咻咻顺着外墙爬到三楼房顶上,坐在房顶上远眺那边的战斗,嗯,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羽箭,不过能看见大概的动作。拍拍身边的位置:“坐这儿看。三国时的科技变化很大,不过弓不如驽。不知道是陪葬品中没有陪葬军械,还是失传了。”

张嫣默不作声,听他专业的军事分析。

“现在司马师司马昭应该放火,我虽然不主张烧杀,不过他们既然看到草垛里放箭,旁边又有小炉子和带火的木柴,就应该放火。然后顶着箭抢进屋去,改为短兵搏杀。”

“好他踹翻了火炉……没踢倒稻草堆里,确实难办,这埋伏设的精妙,四面楚歌。哈。”

刘彻回家去找盾牌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惨叫一声!刚刚弄的发面发的太好,把木盖顶了起来,淌了一地,发大了!味道会很酸!

他在研究面的发酵技术,想吃发面饼,这个年代保存酵母菌是通过老面肥的方式,一块发酵的面团扔在盆里,第二天直接往里兑面粉,做的时候再剩下一块扔在盆里,找个阴凉的地方放着,第三天接着用,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一块养得好的老面,能传几十年,传给几代人,味道也会非常香甜。要想做新鲜的也容易,面糊糊放着,放酸了如果不臭就成。地府有个小问题,食材不会酸坏,自然也没法自然养出酵母菌。现在这块,是让卫子夫去找来的,刚到手,她去地府的公厨里花钱买的。

去看打架呢?还是抢救一下发过劲的面呢?

抓了适量碱面洒在里面,再舀一碗面粉扔在盆里,以最快速度揉匀,赶紧跑回去继续看打架。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大将军,是挂帅指挥的那种,不是亲自上阵的。

在背对背互相保护,向竹竿靠近要把竹子砍断,把父亲救下来时……挨得太近,互相绊倒了。

曹操:“嘻嘻。”他们以为是被互相绊倒了,实际上是他在地上挖了浅浅的小坑,不深,一寸半,正好够让人有踩空的感觉,一个趔趄。

司马师司马昭身上插着几支箭,欲起来再战,又被几只剑戳中。

索性硬气到底——把剑往地下一戳,坚持不倒下。被几十人充满恶意的围观,这心态和汉朝的皇帝单独面对刘邦不同,被祖宗殴打被祖宗围观可以在地上打滚,一旦有了外人,就得顾全颜面。

刘邦和刘秀率先鼓起掌来:“果然不凡。”

比起王莽那种渣渣,这样的人篡权了更能接受一点。

这就好比,取代自己的同行人品不行但技术过硬,可以,人品不行没有技术再蠢得一比,那不行!

刘邦还要问问曹操的感觉:“刚刚那一跪是不是很熟悉?”

曹操假装不知道:“是啊,和生前一样,只是物是人非。”他慷慨豪迈的大发感慨:“希望后世之人,再也不要有君臣在此处重逢。何其可悲!唉!我只愿今后的皇帝能做到贤明旷达,不要再有乱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被戳的血染锦衣的司马兄弟对此并不认同,但他们不说。

司马懿终于一点点的把包子搞定了,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活动小舌头,舔碎,吞下去,吃掉一半就能把剩下的吐掉了。低头看了看两个儿子:“你们就不会火攻吗!”兵法都是相通的。只可惜将军的作用是领兵打仗,亲自上阵搏杀时只想着短兵相接,顾不得看周围的地利并运用。

“蜀汉皇帝,孙吴主,你们两家与司马家有何冤仇?老夫为曹魏大业尽忠职守,受命攻打你们。”

孙权:“呸!”

孙休:“呸!你儿子杀了曹髦,朝野争议不休,这才去攻打吴国以振声威,你们那些话只能忽悠小老百姓!”

刘备彬彬有礼的说:“哎,我与你们并无什么冤仇,只是”

曹操和他异口同声:“接风叙旧啊!”二人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不远处升起炊烟,揣了面又二次醒发的面,自然发酵的酸味被恰到好处的碱综合掉了,发酵所激发出的麦香混合着炉火烘焙后所产生的燥热、令人食欲大增的香气一起蔓延开,在微风的流动中,。

扶苏抱了一罐香菇肉酱过去,来品鉴这些热腾腾的发面饼,地府也有卖饼的店,但刚出炉才是最好吃的。

试着咬了一口,连酱都没抹,空口吃了两张厚厚实实、软软呼呼、喧喧腾腾的发面饼。

张春华出于谨慎起见,让曹髦写了收据,把包裹里有什么东西都写了下来,确定签收。又和赵飞燕一起买了两卷布料,定了一个镯子,买了两套鹿角金步摇,一起回到帝镇。

她回来的时候一切都恢复如常,父子三人都在屋里低声商议,看起来的确没什么事。她斜了‘老物’一眼,在儿子身上捏了捏,俯身闻了闻气味。

二儿都说:“您放心没事,没打起来。”“我们毫发无损。”

学着赵飞燕的步伐,拧着腰走到曹丕那儿去,递上那张纸:“文帝,这是曹髦的亲笔收据。”

曹丕刚拿水洗了地,把桶扔在地上:“有劳。”

赵飞燕直接把她拉走:“来给我做个羹。”

干香菇、黄花菜、松蘑、萝卜干、荸荠片一起炖成羹汤,放上一些牛肉丝,炖到软烂浓郁,鲜美香软,再下木耳,勾芡,撒葱花,加香油,非常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