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伏(第2/7页)

赵旭一愣,那么多银子还不是正题,只算是一笔附赠,那正题是什么?一定是个什么了不得不得了的事物了。

赵无量看着远处江水中粼粼的波光,意兴寥落地道:“他真正要送的,只怕是一个杯子——一只小小的木头杯子。那杯子对别人来说可能不会有什么用处。但我知道,对易杯酒却效用极大。易敛为人清淡,却幼罹奇疾,于骨子深处患有一种罕见的异症。这病不容于世,针砭无效,药石难治,据说,只有塞外那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一种奇树——胡杨中一种极罕见的‘痛质胡杨’所蕴的先天秉性才可以医得。”

说着,他轻抚着大腿:“——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所以骆小哥儿与他相识之后,反并不曾朝夕相处,而是依旧纵骑塞外,隐居荒漠。这事说来空旷,其实他日日夜夜都有事要做的。那胡杨本是沙漠中常见的物种,但‘痛质胡杨’却很难求,制成杯子后,更要几曝几晒,种种药料腌制后才可用得。据我猜想,易敛每日都须这杯子于子夜时分盛一盏酒,变夜饮罢,才得以压服伤病。那杯子相当难炼,据说要三年乃成。骆寒就每三年,纵矢石如雨,也会依约送来,不管千难万险。他们这段交情,当真——可比刎颈。”

赵旭都听呆了。这世上果然还有这种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烂的奇木?也果还有这种三年寒暑,仅得一唔的友情?

只听赵无量废然道:“这段内情,我也是细察了南京老药房‘半金堂’各处分号这数年来被一个骆寒模样的少年人搜购的药料加上一些故老密闻才猜测而得的,但想来,大致不会错。所以,这趟镖中,实有着一个关乎天下大势的秘密。这还不只是指易杯酒那秘不为人所知的痼疾,还因为,据故老相传,那种‘痛质胡杨’,即使在塞外,似乎也只有一个地方才有生长。”

赵无量目光看向远处:“那地方只有维文名字,叫纳牟达曲,维语意为渺冥之乡的意思。那是沙漠中一块荒凉的绿州,就是当地人也很少有能找得到那个秘谷的。那是回族人心中的圣地,誉为‘魂归之邦’。他们认为那是这世上最纯净的灵魂死后所皈依的地方。这种传说当然不尽可信,但也可见其幽秘了,不知这骆小哥儿如何寻到的。这些传说,中原之人怕还不会感兴趣,让他们感兴趣的只怕是另一个掌故……”

赵旭睁大眼望着他叔爷,似生怕漏听了一个字。只听赵无量淡淡笑道:“江湖传说倒和咱们王室记载有些暗合。据传开朝之初,有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号称‘一代武圣’归有宗。他与咱们太祖相约一在庙堂、一在草野,销尽天下之兵后,便独自一人尽困江湖草莽、高人逸士二十九人于采石矶上大石坡,一战功成,也开了江湖上二百多年承平之基。承那二十九人遗嘱,他把他们毕生传承而来的绝学与自己搜掠而得的江湖各大名门正派之武功秘藉凡一百三十六种一齐都埋在了那个纳牟达曲。那个地方,据传就是‘痛质胡杨’唯一生长的地方。所以江湖中人猜归有宗死后,也留下了一个惊天密秘,那就是只在缥缈传说中的‘永闭武库’。称为武库,因为它实在可惊。——归有宗一代圣手,所掠之经典自非凡物,而他还去粗存精,只埋了一百三十六种,不忍毁去,由此就可以猜知那些秘本的份量了。如果这个消息传出……”

“那么骆小哥儿,做为唯一一个知道‘痛质胡杨’生长之处的人,也就是做为唯一一个可能知道‘永闭武库’秘典埋藏处的人——只怕会成为所有嗜武之人觊觎的对象。”

只听“当”地一声,本横在赵旭双膝上的铜棍在他失察之下一头坠地,碰在石上闷沉一响。他的一张嘴巴张得大大的,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些传说,难道都是真的吗?那骆寒的那身功夫,可是从那武库中得来,才得以惊世骇俗到这般匪夷所思的地步?赵旭只觉脑中纷乱,大叔爷的话在他头脑里一时纠缠:传说、沙漠、友情、木杯、胡杨、武库……,种种名词在他本善幻想的脑子中汇集成一片瑰丽的图画——这场人生、难道这场看来这么平平常常的人生背后,果真还会有那么些奇诡难测、一闻心动的传说吗?

只听赵无量继续缓缓道:“那骆寒所修的就是极为罕见的‘质朴真气’,据传这种工夫的宗旨在于十四个字: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是要于无何有之乡,面朝正东,背负金戈之气,揽弱水而济离火,面青木而背白金,坐镇厚土,仰观星斗而才可修练的一种真气。如果他练的不是这种工夫,那杯子也是练不成功的。旭儿,怎么,——这个故事还好听吗?”

赵旭已忘了说话。

远处忽隐隐有“叮叮”的细微声音传来,似是兵刃相击发出的信号。赵旭还沉陷在那渺冥难测的传说中没能回过神来。月光下,他只眼角的余光中看到大叔爷侧耳倾听、白发萧然的样子。

月华透澈,他在想着那个所谓的“永闭武库”——如果果真有那些书,那些书中该怎样记叙着那些前辈们对这人体、宇宙、时间、招术……种种奇妙的参悟与叙述?又该充盈着怎样的智慧与顿悟?

——骆寒看过那些书吗?看过后又是什么感触?是不是在静夜摊读时,如人生种种平凡、琐屑、尘烟、矢溺、炊火、劳碌都颓然卸去,却于黑夜中猛见满天星斗的那种感觉?

那些写书的人,其沉思苦虑、废寝忘食、朝夕磨炼后的思索又该有怎样一种如那星斗之光般的对这琐屑人生的洞澈与穿透?

赵旭才要开口说什么,忽见赵无量竖起一指在唇边“嘘”了一声:“噤声。”

说着,他一拉赵旭的胳膊,两人身形向后一翻,同时隐身在赵无量早已瞄好的长石乱草之间。

赵旭才待问:“怎么了?”已见百丈外远处,有一个矮矮的身影腾跃而至。

那人在城墙下看看山形月色,一腾身,就跃上了这段已残破的城墙。赵旭注目向那个身影打量去。只见月华下,那人个子不高,一颗头却远较常人大出许多。他的手很小,却短而有力。他把四周形势用一双小眼仔细打量着,轻轻一击掌,然后就见城下迎着荒径的去向,几十个人影或高或低地跃来,极有章法地或藏身于城下草丛之间、或悬身于黑暗的树影之上;或隐石后、或匍伏路侧,看似散乱,却别有杀机。

赵旭一愕,知道这是在布置着一场伏击。而那城下的三十余个人影,观其身手矫健,分明个个俱称得上一流好手。尤奇的是,他们一旦隐身,虽眼利如赵旭,也马上就看不到他们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