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第2/23页)

浣纱充满了希望地道:“那不是病好了么?一定是我跟夫人在菩萨面前为你许的愿灵验了!”

霍小玉摇摇头,苦笑一声道:“浣纱!不要再哄自己了!我相信菩萨代表的就是天意,神明也不能逆天行事的,我的大数已到,应该是走的时候,这会儿我的精神特别好,神智特别清醒,那是回光返照。”

浣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她早已想到可能是这个现象,只是一直在哄自己不去相信它,那知居然从霍小玉自己口中说了出来。

霍小玉抬起微弱无力的手,拍拍她的头:“浣纱!别哭,别闹,我要安安静静,快快乐乐地走,你别扰得我心神不安,我还有很多事情要交代,很多话要说,你别耽误我的时间。”

声音很平静,浣纱果然不敢哭了,霍小玉抬起眼睛,望着郑净持道:“娘,女儿不孝,不能侍奉天年,走在您的前面了,请您原谅!”

郑净持念了两句阿弥陀佛,才强自平静地道:“孩子,你我的聚散,只是一场缘份,缘至而聚,缘尽而散,就好象水中的两片浮萍,偶而相聚碰在一起,并流了一程,又顺着水流而分开,各人有各人的流向,这是很自然的事,你虽欠我养育之恩,却也在我此生中,给了我许多的安慰与期望,给了我无限的快乐,那已经是报答了,所以你无须抱歉。”

霍小玉一直很平静地听着,这时候居然笑了:“娘!您修行时日虽短,却参悟得很快。”

郑净持道:“我已经起步太迟,磋跎了很多岁月,故而一旦找到了我应走的路,只有兼日而修,把失去的时光追回来,好在还来得及补救。”

霍小玉道:“娘,您现在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了,佛家重因果,您能不能回我一句话,我这一生从没做过一件害人的事,从没存过一点害人之心,为什么我会落到今天这种结果呢?”

郑净持想了一下道:“今生之因,他生之果,前生已种,命运是早定的,所以你生下来不久,就有算命的算出你寿不永……”

“那么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呢?”

郑净持摇头道:“孩子!你想错了,你这一生所受并不是苦,而是福,你出生在王侯之家,受尽呵护,而后虽然因为父亲的死,你略受了一点委屈,但是不能说是吃苦,因为始终还有个我在照料着你,爱护着你,不让你受一点伤害,当你我的缘份将尽的时候,换进了十郎来,他给了你人间的男女夫妇之爱,让你过一段神仙似的生活,当你们的缘份尽时,还有个浣纱忠心不二地跟着你,还有着这些朋友热心地对着你,你这一生中,饱受了父母亲情,男女的爱情,朋友的温情,甚至于上天特别垂佑,还给你机会,让你能受到手足之情的滋润,你的兄嫂姊姊们都对你化除了歧见,使你这一生完美无缺,这是前世修的福……”

经郑净持这一解释,霍小玉的眉头解开了,露出一片欣色道:“谢谢您,娘,我现在舒服多了,听您这一说,我才发觉自己很幸福,可是我觉得这一切似乎都太少了,我那一种都没有够……”

郑净持道:“孩子,不要太贪,你所得的都是人间至情,这其中除了父母之爱外,其余的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能拥有其一,都是前世福慧修积的,你一下子兼具并有了,还不满足吗?”

霍小玉苦笑了笑:“娘!我是十分满足了,可是这一切都那么美好,我才握在手中。就要我放弃了!”

“孩子,谁都无法把幸福永远握在手中的,你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你直到放手时,依然是双手满握,比许多人到临死一无所有,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呢……”

她顿了一顿,才又轻叹道:“或许我不该说这些话,愿菩萨原谅我的口孽,拿你大母来说吧,以人间富贵,她这一生中得到的已经算是多的了,可是她是否活得幸福呢,想得到的从没有得到过,不想失去的却一件件地失去,一直到她临终的时候,连最后的一点骄傲都无能保有了,那样,不是更形痛苦吗?”

说完后,又连连地念着阿弥陀佛。

霍小玉凄凉地一笑道:“娘,您不必再劝我了,我知道您是要我往尽开处想,往好处看,不要怀怨……”

郑净持的声音哽咽了道:“孩子,你能明白我的心就够了,我只能给你这么多了……”

她的声音中充满了一丝悔咎:“我知道我太自私,为了追求自己的心灵的宁静,那么早就拋下了你,一个人到山上去了,你实在还太年轻,还不懂得照顾自己,我要是一直照顾着你,即使是天命难违,至少不会把你拖成这个样子,命是命,病是病,你的病虽是痼疾,但是不该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发的……”

这一说,第一个受不了的是浣纱,哇的一声哭起来,跪在床前叩头道:“婢子该死,婢子没有能侍候好小姐!”

郑净持叹了一口气,把她扶了起来道:“浣纱,说起来是该怪你,玉儿的病是叫你跟十一娘两个人给耽误了的,病根之初,怎么能加以大补之剂,你就是不懂,也该看看老王爷以前所服的药,可曾有过什么补药的,他贵为王侯,难道是吃不起吗?”

浣纱不敢作声,郑净持再度轻叹道:“但是最可恨的是你们两个人喧宾夺主,唯恐十郎虐待了玉儿似的,擅自作主,使得十郎跟玉儿之间产生了隔阂,十郎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他那时正是不得意之际,心情已经够坏的,你们却以那种事情去刺激他,他明知道你们不对,却苦于无法开口,因为钱是小玉的,他不能阻止你们为了小玉而花,一直等你们捣弄完了,他忍无可忍才开口,以后逼得他出去谋差,常离不归,又何尝不种因于此?”

浣纱被斥责得满身大汗直流,郑净持道:“我若不说出来,你们一直还在怪十郎忍心,不来看小玉,其实他能够不忘记你们,已经很难得,很有良心了。”

词色一庄,郑净持以更为峻厉的声音道:“他若是在那时候拂袖而去也是应该的,谁也怪不了他的。”

浣纱低下了头,像个待决的重囚,郑净持叹道:“我为什么在他们结好的第三天就毅然的上山去呢,主要就是为了不介入他们之间,由于亲疏远近的不同,在不知不觉间总会有所偏袒,这种情形最易造成隔阂,本来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好。结果反而害了他,所以一般流传说新妇难为,乍然嫁到一个陌生的人家去,上有公婆,下有叔伯妯娌,甚至于还有个最难侍候,专爱挑眼的小姑,这些人未必真心要虐待新妇,也是为了亲疏远近不同,当小两口有所争执时,一定偏向他们的自己人,而新媳妇才会感到孤立无援,一肚子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