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交易(第2/3页)

因此科举制,只是加强了原本隋朝创造的途径而已,并不会废除原本的晋身途径,通过科举来削减门阀势力,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很难得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当然,杨宣凝的制度就直接抄袭明清制度,并且加以改良了。

第一:县试(虽说县试,实是到郡中考试)

县试三年一次,同样分文武二途:

文途,主要是熟读四书五经,当然,可选考其中一经,二经,三经,最多四经,考试之法,是类似现代的考卷,但是形式是原本历史上的明经科的要求——第一大块是先贴文,贴文其实很简单,就是填空题。

第二大块是问经义,也就是解释经义的内容。

武途,主要是考究其骑术、箭术、刀术、马枪四种(剑在军中不推荐),当然,也要基本上能够读写文。

一旦考取,就可获得县士的资格,可直接到县衙或者厢兵系统内作事,基本上连从九品的位置也没有,只有不入流的吏,以及军中十人队长之职。

第二是郡试(到省中考试,现在没有省,就到中央考试)

要想参与郡试,首先就必须获得县士资格,并且必须入得郡中朝廷立的郡学,成为生员,而且起码必须学习二年以上,这是学习明代的作法,一方面是加强系统学习(毕竟家学的东西,很难成系统,知识有缺陷),另外一方面也是加强思想教育等等内容。

而且,这时学习内容分为几种,大部分是基础明算、基础赋税和政治原理等类似内容,这还需要编写,内容不深,但是要整体上把握军政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和运转原理,这样以后的官员才能有基本的概念。

考期在秋季八月,考中者,授郡士之称,文武可授从九品到正九品之间的官职,如不直接为官,可授同品级散官(有品级但无实职的官)

第三是殿试:

要求是郡士,考取后统称为公士,立授正八品,从八品官,当然要求很高,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如不直接为官,可授同品级散官(有品级但无实职的官)

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也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朝臣争论激烈,但是宋师道越听越是心惊,不由额上渗出冷汗来,他这等聪明人,怎么不知道这种完善的科举制度对整个官场生态的变化?

如果人人可直接通过此途为官,不需要先投靠门阀,那门阀哪怕势力再强,也慢慢衰退,不再对朝政有决定性影响。

而且,这种文武科举制度,势必对于知识和武功的普及,起相当的推动作用。

虽然早已经讨论,定稿几次,但是争论还是无比激烈,这可关系到无数人的名义,在场的官员无不明白。

因此就一案,直到中午,才勉强完成,人人口干舌燥,疲倦不堪。

退朝之后,宋师道出了大殿,才要出门,就突的有一近卫拦着他的去路。

宋师道愕然止步,定神瞧去,却见此人恭谨的说着:“王上召见使节大人,还请到侧院等候!”

宋师道当然跟着走去,果然,来到了侧院,见得了一辆大马车,马车前,就是杨宣凝。

“唐王。”宋师道就要见礼。

杨宣凝连忙上前,挽住,信然说着:“刚才在朝上,不得不行礼,这里,宋兄就不必多礼了,下午无朝,我等且偷个闲暇,一起上来吧!”

宋师道也不推辞,还是稍见礼后,就上了马车,马车自一处侧门而出,顿时到了繁荣的街道上,自街而上,槐柳成荫的大街两旁,皮店、竹竿行、羊毛行、杂货店、纸张店、棉花肆、鲜果行等林立,显是恢复了城市繁荣。

马车所向,竟然就是新建的“安然阁”,此面积巨大,由东西北四座三层重楼合抱而成,中间是花园,因此入口就是南方的花园,每重楼都有三层,连绵七八间,淡雅朴素、精致灵秀。

重楼向中园的一面都建有相通的半廊,不但加强了中园的空间感,更使三座重楼进一步连接在一起。

园的核心处有个大水池,水池四周的空地是青翠的绿草和人工小溪,以碎石的小路绕池而成、从高处瞧下去更可见由小路和绿草形成的赏心悦目的图案。

当小路还上溪流时,便成拱起的小桥,使整个园景绝不落于单调沉闷。

这时,虽在中午,但是大体上人声喧闹,显是生意很好,当然,马车所到,专门向得一层楼,入得廊道之上,盛装的美婢纷纷迎接。

“想不到唐王也喜欢这个。”

“是啊,特别是招待像宋兄这样的客人时,这里正是适宜。”杨宣凝笑着说。

宋师道轻松的说着:“是啊,到了这里,似乎人都随意了许多,让我敬唐王一杯。”

“叮!”对杯相碰,两人均一饮而尽。

“我等不说虚话,宋兄,贵阀主,对我的提议怎么样?”杨宣凝放下杯子,说着。

宋师道皱眉说着:“家父很是感兴趣,只是希望唐王亲自去岭南一次。”

房内静默了刹那光票,像时间已凝固了,杨宣凝也皱眉的说着:“今日你也看见了,我身为唐王,那可轻易出得领国,许多大事要我处理才是。”

宋师道吁出一口凉气说着:“我也知道唐王的难处,只是家父就是如此说的——如想娶玉致,就请唐王来岭南吧!”

杨宣凝先是愕然,接着哑然失笑说着:“天刀有召,我当然应该从之,这样吧,我在下月,就数将,先取庐陵、临川、南康三郡,再去见贵阀主。”

岭南,其实是一个大范围,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这五岭之南的广阔地区。宋家以经营牲口、翡翠、明珠、犀象等土产起家,先起于雄曲,发展成地方势力,天刀宋缺更是有着天下第一刀的资格。

按照杨宣凝的版图,取下庐陵、临川、南康三郡,就可直接与岭南结壤了。

宋师道露出一丝苦笑,沉吟一下说着:“既然如此,我就把唐王的意思转告于家父。”

杨宣凝露出一丝笑意,说着:“宋兄如此爽快,让我大是欣慰。”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才真正明白,这时岭南,根本不足为患,宋阀虽然坚持汉统,但是偏偏岭南各地,都是少数民族,虽然郡太守由朝廷派遣,但是各部落酋帅照样管治民族的内部事务,无论宋缺的刀法如何厉害,宋家影响力怎样庞大,也改变不了少数民族占有大多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