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回 义乌械斗事件(第2/3页)

天狼的心中一动:“此计甚好,只是这样一来……”话到嘴边,他突然觉得不妥,胡宗宪这样给皇帝拍马屁,必遭遇天下人的唾骂,不知情的人只会说他官迷心窍,阿谀奉承,甚至那些沿海民众还会骂他不思平倭,只想着保自己的官位,就连精于此党的严嵩父子只怕也会嫉恨胡宗宪,从此开始捣乱拆台了。

胡宗宪叹了口气:“天狼大人是想说我胡宗宪行此倿臣之举,会遭天下有识之士的耻笑与唾骂是吗?若是真有骂名,我胡宗宪担着就是,我的一颗忠诚之心,可昭日月,总有一天,世人会明白我的苦衷的。”

天狼只能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卑职自当效力。只是义乌之事,卑职还有一个想法,刚才戚将军没来得及说,这里卑职想和部堂大人明言。”

胡宗宪点了点头,刚才的一阵交流拉近了二人间的距离,他开口道:“本官刚才就觉得天狼大人一再提及此事,恐怕不止是想抓倭寇奸细这么简单,你还有什么打算,但说无妨。”

天狼把自己和戚继光在客栈中商量过的有意在义乌招募新兵的想法对胡宗宪说了一遍,胡宗宪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而眼神中的光芒一闪一闪,显然是在尽力思考,过了好一阵,他才缓缓地开口问道:“文长,现在我们手上的军费还可以募集多少新兵?”

徐文长刚才就一直在肚子里算着这笔账,听到胡宗宪这样问起,迅速地答道:“朝廷拨给我们今年的军费里,除了卫所兵之外,可募新兵三万,新建战船三百艘,现在戚将军,俞将军,卢将军,何将军已经各自募集了三千到五千人不等的军队,合计约一万五千人左右,而部堂新近从广西那里调来狼土兵一万,由于路途遥远,给他们的军饷又超过寻常的士兵,因此我们今年的军费已经超支,再要募集新兵的话,除非不造战船,大概还可以再征召三千多人。”

胡宗宪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继续问道:“那如果不造战船的话,我军水师现有的规模和实力,可以在海上与倭寇作战吗?”

徐文长摇了摇头:“现在的水师不过二百多条老旧船只,而且半数都是由渔船征调改装,与倭寇完全没有在海上对抗的实力,之所以倭寇能横行内地,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水军占有绝对优势,即使在岸上作战不利,也可以撤回船上一逃了之,而且大海上航行的速度远远快过陆地,我军在陆上只能疲于奔命,即使赶到了也往往只能看着倭寇乘船扬长而去。”

胡宗宪的眉毛皱了皱:“现在水军的新兵主要是俞大猷和卢鏜在训练吗?”

徐文长正色道:“不错,现在是俞卢二位将军在训练水军的新募士兵,多是从福建一带招来的沿海船民,大帅也见过,他们的作战能力和热情不错,就是缺乏坚船,如果三百条战船能在年内下水,明年再下三百条的话,那我军三年后就有了直捣倭寇老巢的能力,可以跟他们正面海战了。”

胡宗宪摆了摆手,说道:“现在暂时不管今年的战事,敌强我弱,以忍为主,靠着和汪直谈判,挑起汪直和徐海,萧显这几个倭寇头子的内斗来渡过这两年,如果倭寇深入内地,就调狼土兵去征剿,他们退回海上,就暂时不管,等我军新兵练成,再大造船只,一举荡平倭寇的老巢。”

“文长,你去安排一下,今年的战船就不造了,如果戚将军真的认定了义乌兵可用,就允许他招收三千人,编练一支新军,若是义乌之民不可用,那还是按计划继续靠战船。俞将军和卢将军的水师,就先用那些旧渔船来训练。”

徐文长点头称是。胡宗宪转向了天狼,笑道:“天狼,你对本官如此安排,可否满意?”

天狼高声道:“卑职多谢部堂大人。如果没有其他事的话,卑职这就告退,明天一早和戚将军前往义乌了。”

胡宗宪摆了摆手:“唉,天狼大人不必如此急着走,本官还有一件要事,想要委托天狼大人办理呢。”

天狼收住了脚步,奇道:“部堂大人还有何吩咐?”

胡宗宪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书信,递给天狼:“你且先看一下这封信,这是汪直这次托毛海峰秘密递给我的,连徐海都不知道此信的存在。”

天狼的脸色一变,上前接过此信,匆匆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汪直委托胡宗宪派兵剿灭横行福建和广东一带的海上巨盗陈思盼,以及与陈思盼联手的倭寇首领萧显。

天狼看了两遍,冷笑着把信还给了胡宗宪:“这些倭寇,利欲薰心,只会争权夺利。部堂大人正好可以将之各个击破。”

胡宗宪微微一笑:“天狼大人可知这汪直的发家史吗?又是否知道汪直与陈思盼和萧显的恩怨是何以结下的?”

天狼对此还真是一无所知,听胡宗宪的意思倒是有意把此事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于是正色道:“愿听胡部堂指教。”

胡宗宪对着徐文长使了个眼色,徐文长的面色凝重,开始娓娓道来:“要说这汪直,他最初只是个商人,与同乡徐惟学,叶宗满一起合伙经营私盐生意,后来因为官府在内地查私盐查得紧,汪直觉得在内地赚不到钱,因此跟徐惟学和叶宗满一起出海经商,最早是和南洋吕宋一带的佛郎机人,也就是西洋人做生意,后来发现走私不如直接抢劫来得快,于是便组建起自己的武装船队,干起了海盗。”

“当时在海上势力最大的几股海盗,一股是同为徽州人的许栋,一股则是出身广东一带的巨盗李光头。双方也是互不服气,经常火并,那还是嘉靖十年左右的事了,离今天足有二十多年,倭寇也没成气候,海上的多是这些中国海盗,往往也只是劫掠出洋的商船,不象今天这样直接攻击城镇。”

“汪直和许栋同是徽州人,所以在一开始力量薄弱的时候就加入了许栋的船队,由于汪直心狠手辣,深通作战经商之道,很快就成了许栋集团的头号战将,把那李光头压得远遁广东一带,不敢再在浙东与之争雄。”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的时候,许栋被他的义子所杀,这个义子名叫许朝光,是广东潮州人,许栋早年做海盗时曾经攻击过潮州,杀了许朝光的父亲,掳掠其母和年幼的许朝光,许栋膝下无子,因此收许朝光为义子,这许朝光年龄稍长后知道了自己的往事,便趁机杀许栋报仇,并带走了许栋集团的相当一部分部属,南下投奔李光头。”

“汪直接手了许栋集团剩余的大部分部众,从此成为浙江福建一带的头号豪商,由于汪直为人狡猾,利用地利之便,早早地与倭寇扯上了关系,因此实力强过许朝光,而同样受过当年许栋恩惠的徐惟学,为了给许栋报仇,率了自己的部属与许朝光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