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昔日旧恩情(第2/2页)

西宁城里的百姓也是听说了陈同光的归来。在经历了一开始的不相信之后,百姓们个个喜极而泣,欣喜若狂。毕竟如今西宁城中的青壮,大多都是陈同光当年舍军粮救下的幼子,对他最是感激不过。加上当年那些年轻小伙姑娘,如今也成家立业,成了一门之中的顶梁柱,对陈同光的敬仰更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下一代的思维。故而陈同光履任第五天头上,西宁百姓们自发集结起来,怕不是有个上千人,个个携带了自家最好的酒水粮食,来到大营中犒赏军士。

陈同光听得副将来报,自然也是受宠若惊,连忙出帐迎接一众父老乡亲。众人一见了陈同光,又想起当年他年轻挺拔的模样,知道他这些年里为着当年的事情吃了不少苦,个个都是泪如雨下,年纪大些的更是纳头就拜,怎么也拉不起来,直扑在黄土沙地之上哭得万难自持,几近软倒,一时将大营前的一片沙地都被浸湿了。

陈同光更是百感交集,又哪里敢受父老乡亲们的大礼,几番劝阻无效之后,他自己也跪倒在地,亦是老泪横流,万难想到还有与诸位父老重见的一日,也感怀于众人一番深厚情谊,自是心绪激荡,更有万丈豪情横亘胸臆,只要叫他这个五十余岁的糟老头子像年轻小伙一般长啸几声,舒畅胸怀。

乱了好半天,乡亲们才互相搀扶着起身,连忙将自家寻常三节都舍不得吃的上等食材奉上,请陈同光及一众将士们大快朵颐,也算是为大恩人陈同光接风洗尘。陈同光连忙说这不合规矩,万不敢收;乡亲们却说这不是贿赂之类,而是偿还陈同光当年舍下的军粮,只求他万莫推辞,否则西宁一城百姓都是心中难安。

正在两方推辞之际,只见百姓身后,如今西宁城的一众文官也赶了过来,与百姓和军士都打成一片,自是欢笑。一众官员拉着陈同光的手,要这位远离官场朝政二十余载的老哥哥放心收下百姓们的馈赠,直说自己等人近日自会向朝廷奏明此事,力证此乃陈同光早年积下的恩得福报,是军民鱼水之情的最好表现。

也是陈同光当年太过传奇,拼着一己之身流放,救活了西宁万千百姓不说,还生生叫当时的西宁文官个个凌迟枭首,可算得上是不亏。如今赵祯仁治天下,比之先皇的苛政要好上许多,加上又是皇帝天子亲口替陈同光翻的案,西宁的一众官员再傻,也不会在这个关头跟陈同光为难,否则就是引火烧身的愚蠢之举了。

陈同光这才收下百姓们的赠礼,又是大礼拜谢,直叫一众父老又是跟着还礼,一时大营中乱成一片,混乱中透着无尽的祥和热闹,又是十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