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第2/2页)

两个人收到诏令在宫门口碰头的时候心中还有点纳闷,随着战事越来越少,大秦全方位步入平稳状态,颜徵已经很少这样将两个人都喊过来商议事情了。

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事情值得这样大动干戈,小一点的事情大庶长跟丞相就能决定,他们决定不了的上疏给颜徵,然后颜徵拍板就行了。

随着颜徵年纪渐长,他在这个位子上做的越来越得心应手,有许多事情不用商议就能拍板。

所以这次就显得格外重要,可是……这俩人脑子里将最近的事情全部都过了一遍也想不到有什么大事。

两个人进宫之后看到韩熠也坐在颜徵下手更加确定事情小不了。

于是这里两位坐下之后,钱丞相便小心翼翼问道:“王上如此紧急将臣等召来可是有要事?”

颜徵点点头说道:“刚刚同中书闲聊时偶得一想法,想与两位爱卿商议一番,看是否可行。”

跟韩熠闲聊……大庶长跟钱丞相的目光转移到韩熠身上,估摸着这件事情至少有一半是跟韩熠有关系的。

毕竟这位晸悦君中书令经常会出一些让人想不到的点子。

韩熠也早就打好了腹稿,当然这个也不用跟别的事情一样需要他掰开了揉碎了说,只要说个大体也就行了。

大庶长跟钱丞相两个人脑子里转了一圈,立刻就意识到了这样的好处——中枢对各地的控制力度会更大一些。

这两位也真的是对大秦鞠躬尽瘁的忠臣,等意识到对大秦的好处之后,他们才想到官也空出来许多,自家人的机会更大了啊。

只不过盘算了一下,人员缺口还是很大,不过他们两个觉得这么简单的事情王上和中枢两个人不可能都想不到。

于是大庶长问道:“这样也好,只是不知人员缺口从何处补?”

颜徵开口说道:“科举。”

大庶长跟钱丞相两个人在听到科举两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韩熠,毕竟韩熠这些年在韩郡搞科举搞得红红火火,以他们两个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早晚要推行到全国。

但问题就在这个早晚上,如同韩熠一样,他们觉得现在不太合适。

钱丞相没有明着反对只是说道:“科举的确是人才辈出,只是这些人才未必做得了亲民官。”

颜徵说道:“是以先准备着,改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没有个两三年怕是不能下来,从今年开始科举,有差不多的人就先从基层做起,等到改制完备,正好启用。”

大庶长品了品,也就是说这些科举出身的人想要一步登天是不行的,都要先去从基层开始熬,这样就放心太多了。

就算是人尖子又怎么样?扔出去几年,王上都未必记得,而像他们这些家族,孩子时不时就能见到王上,有好事肯定是先想到这些人啊。

钱丞相也想明白这一年便说道:“如此,还请王上下旨,着专人处理此事。”

颜徵应了一声说道:“既如此就专门成立转制司,由中书令兼任,全权处理此事。”

韩熠顿时晕了:“那科举呢?”

颜徵说道:“你有经验,接着管吧。”

韩熠:?????说好的让我休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