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2/2页)

韩熠说道:“增加一个税收项目,关税,从他国进入我国的,在边境收税,给一份凭证,拿着这份凭证之后就不必再交关税,而在国内运输的,路过其他城池交关税,当然跨国需要缴纳的关税跟国内不一样,需要交纳的不需要太高,反正现在很多地方入城是要交钱的,只是让商人多缴纳一部分,然后给他们一个凭证,这样他们从哪里运输的,到哪里,这一路上都有凭证,货物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是多了还是少了,手上卖出去的票据跟账本能不能对上,不能对上就补税,就……行了吧?”

韩熠是真的绞尽脑汁了,说实话,这个方法不是特别的好,因为漏洞还是很多。

不过也没办法,反正秦国现在是所有律法最严苛的国家,连坐制度在这个时候就显出了好处——总有人为了自己不被连累而举报的,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让商税正规起来。

大庶长看了韩熠好几眼,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刚刚他说长长见识不过是开玩笑,结果韩熠是真的让他长见识了。

而此时其他人也都一脸:这样也行?的表情。

韩熠见自己说完之后,连姜不韦都没反应,便说道:“臣就是……抛砖引玉,随便谈谈,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诸位前辈查缺补漏。”

颜徵一脸沉思说道:“这样看来,商税想要完善也要用心研究啊。”

韩熠点头说道:“是的,而且以后随着经商的人增多,这方面的犯罪之类的也要详细规定,依我看,制定一部商法也是大有可行。”

众人:!!!!!!

姜不韦看着他心说:当初谁说韩熠是儒家的?真特么瞎眼了,这明明就是法家啊!这么短短一段时间,硬生生让他搞出两部法来了!

颜徵说道:“嗯,这样看来《税法》和《商法》都是实在必行,韩都尉既然对此颇有心得,便着爱卿为中书令,全权主理从事吧。”

韩熠惊了,他怎么干得了这种事情?

众人都有些羡慕地看着韩熠,这件事情虽然难做,但只要做好了就是名留青史,至少名留大秦青史的节奏啊。

姜不韦心里泛酸,他有权有势,想要留名还要自己花钱去找人著书,到了韩熠这里……真是不费力气就得到了这样好的差事。

好的差事自然也有人眼红,当时就有人觉得韩熠太年轻不适合挑此重任。

然后颜徵一句话就给他们堵了回去:“这些都是韩爱卿所提,你们连想都没想到,这跟年少与否又有何关系呢?”

韩熠看着颜徵似乎不想让人插手这方面,便随口提了几条后世都知道的经济法条目,帮着颜徵将那些人读得哑口无言:他们也的确是想不到这里啊,这尼玛韩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商议到这个时候,大家也都饿了,颜徵干脆就散朝,让别人都各回各家,独留韩熠用膳。

韩熠知道他肯定有事情要吩咐自己,结果没想到颜徵是直接给他指派了一个人给他打下手:李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