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2/2页)

老翁说完之后直接就跪地求饶,韩熠被他吓了一跳,纳闷自己就是问点事情,怎么把人吓成这样?

结果等听明白之后才知道,这老翁以为县衙把他抓来是补税的——这年头无论做什么都要交税,根据职业不同交税多少自然也不同。

老翁明面上是种莲藕为生,那么就需要交这部分的税,如果他还种地的话,种地也是要交税的。

他那块地,地理位置比较偏,而且因为中间有一段需要走水路吗,于是压根就没人知道,所以这一块田专门就是用来种自己吃的粮食的,因为没人知道这一部分也就不用交税。

严格说来他这就算是逃税漏税,而如今秦国对于逃税的惩罚可比后世严厉多了,一个搞不好,这老翁一家人连同他们的姻亲都要被处刑。

韩熠听后也有些无语,他早就觉得这边的税有点重,但是朝廷没有讨论出结果来的时候,他还是要按照原来的税收和律法进行收税。

这是原则问题,不是他看不过眼就能改的,随随便便就改朝廷的政令,恐怕到时候就要有人参他想搞国中之国了。

韩熠摸了摸下巴说道:“米不算纳税作物之一,你这也算不得有太大的罪,但逃税是肯定要处罚的,这样吧,本官给你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去帮本官选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并且将你种植水稻的方式都说出来,这样本官就不罚你了。”

老翁听后整个人都欣喜若狂,韩熠让他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困难的地方,基本上算得上是对他网开一面了。

韩熠让褚非将人给墨求带过去,这老翁既然熟悉水稻的生长环境,那么他选的地方很大可能就有野生水稻的踪迹。

果不其然,在这位的带领下墨求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不过到最后,收上来的水稻全部脱壳之后,也不过五十来斤的样子。

这可是整个芙蓉县的野生水稻啊。

至于适合水稻生长的地方,如果是原本的芙蓉县,基本上所有的田地都围绕在芙蓉湖旁边,取的就是一个距离芙蓉湖近,在需要大量灌溉的时候能够从湖里引水。

其他地方的话蓄水不够多是没有办法大面积种植的。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芙蓉渠了,芙蓉渠的出现也算是提供了另外一片优良的水稻种植基地。

但是如果想要大面积种植的话,水利灌溉就必须改进。

韩熠看着这些,想了想将事情往后推了推,反正现在已经过了适宜种植的时间,就算要种也要等到明年再说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颜子荐跟颜徵都在催着他回去述职,韩熠最后选出了十斤模样还不错的大米,带上一堆土特产和海鲜,包袱款款的回到了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