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七章 商道奇才(第3/3页)

“先生太瞧得起本王了,本王哪里担当得起?”刘邦摆摆手道:“倒是纪少武功高强,心智又高,加之有先生辅佐,日后的成就必定非凡。”

纪空手微微一笑,却不作声。他听刘邦提到韩信,心中不由一动:“韩信竟然能够得到项羽的赏识,封为淮阴侯,这倒是奇事一桩,想必这其中也有沛公的一份功劳吧?”

其时韩信虽然受封未久,但他统兵打仗的才能已经锋芒显露,这固然有他极赋天质的一面,在蚁战之中领悟的兵道之术也对他的指挥才能不无裨益。是以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他不仅拥兵十万之数,而且占领了江淮大片土地,风头之劲,已隐然直追刘、项二人,假以时日,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他未必就不能与刘、项并驾齐驱,同争天下。

纪空手一向关注天下大势,自然对韩信的现状有所了解,是以他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韩信能够受封为淮阴侯,迅速崛起于江淮,这恐怕也是沛公深谋远虑的计划之一吧?”

刘邦微微一惊,不过很快恢复了常态道:“反正二位也不是外人,本王亦无须隐瞒。以项羽的实力,本王若想与之一争高下,最多也只有一成胜算。但是若有一支与本王同样强大的力量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胜算却可增至六成。这是因为两面作战,战线拉长,项羽必然一心二用,导致顾此失彼。所以本王思虑再三,才决定将韩信推荐给项羽,同时在暗中加以扶植,这样就等于在项羽的后方埋下了一步暗棋,只要战事一起,项羽就会背腹受敌。”

他这个计划无疑是极端机密之事,竟然对纪空手二人和盘托出,这就更让纪空手和五音先生弄不懂刘邦的用意了。

“难道说这半年来,刘邦真的改过自新,把自己当成了同盟的朋友,而不再是生死大敌?”这个念头只在纪空手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很快就被纪空手非常冷静地加以否决了。在二人之间,恩恩怨怨已到了无可化解的地步,霸上鸿门之时,他们结下的可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就算刘邦修练的是“有容乃大”之武学,恐怕仍容不下这段仇恨。

纪空手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静观其变。

“这是一个不错的计划,用心良苦,实施起来的难度也颇大。要让韩信得到项羽的赏识不难,难就难在让项羽如何才能信任韩信。韩信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看来汉王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五音先生道。

“谁说不是呢?以项羽的智慧,要想蒙蔽他实在很不容易。不过在当时的情形下,项羽最不希望看见的是让韩信留在本王身边,只要抓住他这个心理,对症下药,他也难免不钻入本王所设下的圈套之中。”刘邦微微一笑,但想到当日在鸿门大营中,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依然让他感到了窒息之感。

“这么说来,项羽这是养虎为患了?”五音先生道。

“对每一个敌人来说,韩信都是一只随时可以让人感到害怕的猛虎,他所具有的威胁性与破坏力,在这半年之内已然显现在世人面前,这已成无可争议的事实。”刘邦掩饰不住自己对韩信的欣赏之意,颇有几分自豪地道。

“我同意你的观点。”五音先生对天下大势的走向了若指掌,当然也看到了韩信这半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可是他眉头一皱,随即话锋一转道:“不过,不知汉王想过没有,韩信对项羽来说,是养虎为患,但对汉王来说,也何尝不是呢?”

他这句话看似是离间刘邦与韩信之间的关系,但道出的却是实情。可是刘邦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反应激烈,而是淡然一笑道:“先生所言极是,但是本王权衡再三,最终还是相信了韩信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