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十七章 帝道绝学(第3/3页)

刘邦笑了笑道:“本公非常同意大将军的看法:在这个世上,的确没有人可以杀得了卫三公子,本公也不能。如果说还有一个人可以做到,那就只能是他自己,因为这只能取决于他的心态。”

项羽摇了摇头道:“我还是不太明白。”

刘邦环顾四周,只见帐内众人无不将目光投射在自己身上,似乎都想知道下文,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卫三公子临死的那一刻,他还一直把本公当作他的朋友!”

项羽沉吟半晌,似有所悟道:“原来如此。”

他终于明白,何以流云斋屡次刺杀卫三公子都无功而返,而刘邦却能一击致命,这道理其实并不复杂,这就犹如一个杀狗的屠夫,当屠夫提着刀子,满脸杀气去面对一条狗时,这条狗就会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根本不会给屠夫下手的机会,但是有经验的屠夫却不会这样,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刀子藏在身后,手里却拿着一块肉,当这条狗认为没有危险的时候,其实便是它死到临头的时候。

以说,只有来自自己身后的一刀,才往往是最致命的一击,有的时候,一个朋友远比十个敌人更可怕!

但是项羽的心中,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面对卫三公子这样的绝世高手,就算是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要想偷袭得手依旧不是一件易事,那么真正施以这最后一击的人,不仅要有收发由心的内力,闪电一般的速度,还要有十分精密的准确性与非常冷静的头脑,这个人会是刘邦吗?如果不是,会是谁?

项羽很想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就是刘邦自己,其实早在刘邦投靠楚国之时,项羽就一直在观察着刘邦的一言一行。在他的眼中,刘邦无论是智慧还是武功,都是一流的人才,只是过于贪恋女色与钱财,显然不是一个胸有大志之人。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力保刘邦为沛公的身分统率十万大军,与他共同完成此次西进关中的重任。但事实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邦竟然能以如此弱于他的兵力抢先进入关中,这不由得不让项羽怀疑起自己的眼光来。而一旦杀掉卫三公子的人真是刘邦,那么刘邦的武功也绝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一般。这样一来,这个刘邦就实在是太可怕了,已经对他构成不可小视的威胁。

所以项羽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以便他对目前的形势重新作出正确的判断,幸好这并不难,因为刘邦就在眼前。

“沛公的意思,是在卫三公子毫无防范的情况之下,发出了致命的一击,这才得到了这颗人头?”项羽似是无意地问了一句。

“大将军显然是高看刘邦了。”刘邦摇头一笑道:“本公虽然对武道一向喜好,但要在卫三公子这等绝世高手面前动手,就是不知死活了,所以真正完成这致命一击的,另有其人。”

项羽“哦……”了一声,仿佛来了兴趣道:“原来沛公手下还藏有高人,这可得让我开开眼界了。我此刻虽在军营之中,但人始终还在江湖,此人能斩卫三公子于马下,这倒让我生了仰慕之心了。”

刘邦微微一笑道:“此人对在座的诸位来说,以前也许没有见过面,但你们一定听说过他的大名,他姓韩名信,与纪空手同出江湖,名声虽然不及纪空手响亮,但手底下的真功夫可半点不逊色于他!”

众人闻言,又都窃窃私语起来,显然对韩信之名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韩信一出江湖以来,先是被凤五掠入凤舞山庄,后又以时信之名经历了登高厅一役,自此之后,又随卫三公子藏于暗处,一直低调行事,是以在江湖上名声不响。

就在众人猜测之际,坐在刘邦身边的一个汉子站了起来,他的身形并不高大,但显得力度十足,相貌犹显俊雅,却丝毫不缺阳刚,整个人浑然一体,健美剽悍,站于帐内众人身边,隐有鹤立鸡群之感。

他踏前一步,跪拜行礼道:“小人淮阴韩信,见过项大将军。”

项羽微微吃了一惊,有一种乍见锋芒的感觉。

以项羽的武学修为,已经到了古井不波的地步,无论外界的环境有如何惊人的变化,已很难触动他的内心世界。可奇怪的是,当他看到韩信的时候,心里竟然生出了一丝惊惧。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在于韩信一收一放的惊人气质。就在韩信未踏出这一步之前,项羽也曾留意过这位静坐在刘邦身边的青年,当时给他的感觉,只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气宇不凡,似有几分深藏不露,但绝对不属于那种一鸣惊人的类型,等到韩信站将出来,项羽忽然感到有一股惊人的压力缓缓从此人的身上溢泻出来,一点一点地迫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