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卷 第 三 章 突围而出(第2/3页)

浪涌之势极烈,似乎有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在河床之中,阻碍着河水打着旋儿流过,一层薄薄白白的泡沫,显示着潮水正在上涨,抑或是上游正下着暴雨。

叔孙怒雷在思索着,所想的问题极多,其实,他刚开始时不怎么注意这宽阔河面上的境况,直到船身强烈震动了一下之时,才自思索中回过神来。

首先,叔孙怒雷意识到此刻是在河心,自己等人所乘之船的两边绑有四只小舟,而两岸的河堤都显得那么遥远,似乎笼罩在一层雾气之中。再次印入眼帘的,是一艘船,一艘大船,在河心晃悠着,那幅度并不是很剧烈,似乎不是抛锚,而是在他这艘船后遥遥地跟着。

“轰!”船身再震,这次更为剧烈和凶猛,叔孙怒雷听到了船舱中的惊叫和呼号,还有物什落到船板上的声音。一切都在突然之间发生。

划船、操舵、掌奖之人也横七竖八歪倒一地,叔孙怒雷也禁不住伸手扶了一下甲板上的栅栏。

“船身触到礁石了!”有人忍不住惊呼道。

“不好了,船底破了三个大洞……快!快来堵上!”船舱底部有人在大声惊叫道。

叔孙怒雷心头升起了一丝不祥的预感,目光禁不住再次扫了一下不远处的一艘大船,一艘没有任何旗帜的大船,帆升得很低,虽然速度并不快,但也没有升帆之意。

“这破洞太大,堵不了呀,怎么办……真是见鬼,河心怎会有礁石呢?”

“报告老祖宗,船舱漏水太大,根本没有办法堵截……”一名叔孙家族的弟子冲上甲板,身上湿淋淋的,显然漏洞之中的水是狂喷而进的。

“快,快扔压舱石……”船舱之中的人忙呼道。

叔孙怒雷望着那名弟子慌急的样子,忙问道:“小舟可载多少人?”

“小舟可能载得了三十人,还有五十多人,没办法载下去……”那人急道。

叔孙怒雷望了望周围那激涌的水流,这些人根本就无法游上岸,就算能上岸也会下淌数十里,而这些人哪有可能如此长时间泡在水中?一旦落水就难以幸存,除非水性特别好。

“先把不会水性的人送上小舟,立刻向别的船求救!”叔孙怒雷急急吩咐道。

那人似乎仍能够保持冷静,很快将船中不会水性的一些人召集起来,迅速分派到四只跟随大船的小舟上,这些小舟全都系在大船上,也是为了应急之需。

“老祖宗,你老也上船吧。”那人向叔孙怒雷道。

“不,先让不会水性的人上船,我还不要紧!”叔孙怒雷坚决地道。

那人一呆,急道:“老祖宗,你是我们叔孙家族的支柱,要是你老出事了,叔孙家族的损失可就大了。”

“是呀,老祖宗,你不上船,我们宁愿被水淹死也不走!”那些已上了小舟的人齐声道。

“谁说我会出事?听我的命令!”叔孙怒雷有些恼怒地叱道。

“嗨——那是哪路朋友的船,请过来帮帮忙,我们是叔孙家族的,船出了些问题,嗨—

—那是哪路朋友的船,请过来帮帮忙……”

“嗵嗵……”压舱石一块块扔入河中,可是全都无济于事,船身不仅在下沉,而且稍稍有些倾斜,船舱之下的人全都不再呆在舱下,那里已经站不了人,所有的人全都来到甲板上,浑身湿透,神情极为焦烁。

那只遥遥跟着的大船上似乎并没有人听到这边焦烁的呼叫声,当然也就没有人出来回应,仍是那么不紧不慢地缓缓航行着。

叔孙怒雷心中涌起了一丝怒意,道:“你们准备一下,我去让他们过来!”

“老祖宗,小心些,情况似乎有些奇怪,附近竟只有一只船,与以往的情形不大一样。”

一名浑身湿透的汉子提醒道。

叔孙怒雷闻听此言,转首眺望,果然如此,鼻间不由得一声冷哼,脚下一挑,一块甲板如一片秋叶般落在水面,而叔孙怒雷也成了这片秋叶的一部分。

浪涛似一只只手托着叔孙怒雷,如箭般向那艘大船标射而去,身后拖起一串细碎的浪花。

就在叔孙怒雷离船十丈开外时,大船旁边的四条小舟也在同一时间爆出一声闷响,小舟一晃,舟上之人几乎被甩入水中。

小舟之上的人正自惊魂未定之时,舟底竟涌出水来,显然是底部已经出现了裂缝。

“砰砰……”四只小舟再次发出闷响,裂缝扩展成大洞。

“水底有人!”终于有人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了,但是却已经没有机会补救,小舟开始下沉,那三十余人慌忙再次爬上大船。

甲板之上立刻形成一片慌乱。

※※※

由于蔡风的体质特异,伤势恢复极快,那么强烈的震伤,他居然能在一天之中完全恢复,就连三子和刘高峰也感到难以置信。

其实三子那天也感觉到了那强烈的震动,但却没有想到是元浩在挂月楼埋上火药,趁蔡风到元府提亲时,一举炸死这个与朝廷为敌之人,三子更没想到元浩会这样绝情。

葛荣派来游四相助,他虽然极为相信蔡风的能力,但邯郸却不同于神池堡,邯郸乃是北魏的兵家重地,不仅据军众多,最不利的却是怕蔡风感情用事,毕竟元叶媚是元浩的女儿,蔡风根本不可能全心全力去对付他们,这便使得蔡风一开始就已经落入了下风,这也是葛荣担心蔡风的理由,他极为了解蔡风,一个讲情讲义的人。

蔡风很感激葛荣的关心,父亲远去海外,在北魏也便只有葛荣和一位兄长两个最亲的人,其余就只剩三子一个亲如手足的兄弟了,黄海犹如不见首尾的神龙,根本就无法知其下落,虽然确定他仍活在人世,甚至会在江湖中出现,但蔡风却并不知道黄海的行踪。

游四带来的消息,既让蔡风欣喜,也让蔡风心忧,欣喜的是葛荣竟已立国,在中原正式了自己的位置,可看出其治理天下的决心。另外就是葛明的出现,让蔡风暗惊的却是葛明竟是尔朱兆,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意外。

尔朱兆成为葛明,这的确有些意外,也来得太过突然,突然得就连蔡风拥有如此强的适应能力也一时无法适应过来。

另外一个心忧的原因却是葛荣大封功臣,这是一个最不好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一个不好,很容易激起一些本来很忠心的将领心中不平。人是有攀比之心的,更具荣誉感和自我看好的信心。如果本来两个平时没有多大差距的人,一个突然成了自己的上司,或者权力比自己大了一级,任谁都难以接受。所以,葛荣这种大封功臣之举,是很难应付全面周到的一件事情,哪怕是一点点细微的差别。当然,这也是具备其有利的一面,那就是能够激起士气,让兵将更能够发挥出各自的特长,目的和责任也更加明确,再也不若初始之时那般如一盘散沙而无法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