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第2/3页)

这个问题陈芸也不能肯定,就反问道:“那你希望新舅妈好还是不好?”

铁蛋的表情有点奇怪,眼睛转啊转的,一看就没想什么好主意。

他凑过来偷偷说:“我想要不好的。”

陈芸懵了下:“为什么?”

“那样就可以一直去玩。”

虽然上次回去已经是两年多以前,但是铁蛋对住在陈家村的那段时光还是很怀念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地方很大,可以到处跑,还有各种好吃的。

陈芸:“……”

她艰难开口:“就这个?”

铁蛋理直气壮:“对啊。”

陈芸□□了把他的头发,气道:“你想点好的吧,要是把这话告诉你舅看他不揍你!”

铁蛋头往后仰,把小老弟拉过来挡在自己面前。

铁锤哈哈笑着,一把扑到妈妈怀里面。

冬天的日子总是过的格外的慢,越是临近寒假越是煎熬。

铁蛋天天掰着手指头算,终于等到了放假。

自此就天天追在陈芸后面问什么时候出发。

“再等等,看你爸爸什么时候有假。”

每年快到年底的时候他都特别忙,今年也不例外,再加上要办请假手续,一直到腊月二十二才结束。

陈卫军二十六结婚,他们二十三出发,到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四下午。

他们在镇上招待所开了两间房,睡了一觉后第二天出发去陈家村。

郑卫华穿着军装,到哪都显眼的很,一进村就成了众人关注的对象。

他上次过来还是五年前,陈家村的人基本都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还是看到陈芸在,才猜出了他的身份。

“小芸回来啦?”

有人跟陈芸打招呼,眼睛却看向郑卫华:“这是你男人?”

“对。”

“我听你妈说你男人在部队当官,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她拉着陈芸,说是悄悄话,其实周围的人都能听到。

陈芸不太想得起这人是谁,被拉着有些尴尬,便让郑卫华带着几个孩子先走,自己留下来。

郑卫华看了看她,点头答应。

他见过血,又当了多年领导,身上的气势与普通人不一样,让人看着发憷。

原先郑卫华在的时候多数人不敢过来,等人一走,他们就放开了。

围在陈芸周围的人越来越多,问题接踵而至,最后还是肖月珍杀过来把她救了出去。

离开人群包围,陈芸狠狠吸了口气。

这个时候的农村因为条件有限,所以卫生水平不太好,身上的味道不是很好闻。

肖月珍拉着闺女说:“别搭理他们,一群看不得人家好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带着气,自从王三妮那个事出来,他们家在村里就有点抬不起头,到哪都有人在后面说小话。

陈芸知道她心里不痛快,便主动换了个话题:“妈,我看你信上说弟媳妇长得特别好看?”

一说起新儿媳,肖月珍心情都好了许多:“你说小秀啊?那闺女可俊了。”

她盯着女儿看了看,说:“就比你差点。”

陈芸眉开眼笑:“妈你这是王婆卖瓜。”

“你就讨打!”

肖月珍在她身上轻轻拍了下:“说真的,我是真喜欢小秀这个儿媳妇,手脚利落,一看就是能过日子的,比那个王三妮强八百倍!”

她说起王三妮就觉得晦气:“算了,不说这个烂货!反正明天就结婚了,你到时候就能看到。”

陈芸看着她期待的神色,把心里的疑问压了下去,抱着肖月珍的胳膊说:“妈我想吃肉。”

“我就知道你带着一大家子是来讨债的。”

陈芸说:“我就是要把你们吃穷。”

肖月珍说:“吃穷了我就赖你家里不走了!”

母女两个说说笑笑进了门,肖月珍的不愉快都在与女儿的亲昵中消失不见。

家里,陈友金正抱着外孙亲香,被铁锤一巴掌打在脸上还笑。

铁锤虽然是第一次出远门,但是一点都不怕,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四处看,对什么都好奇。

而陈友金第一次看到外孙,也是喜欢的不得了,抱了没一会就把铁锤扛到肩膀上。

小孩还是第一次受到这种待遇,激动地大喊大叫,顺带还手舞足蹈,压得他外公肩膀都挺不直。

陈芸都替他感觉累,开口道:“爸,铁锤可重了,你把他放下来吧。”

“没事,不重。”陈友金咬牙,拉着外孙的双腿,咧着牙说:“小宝都长这么大了。”

铁蛋有些羡慕地看着铁锤:“他什么都吃,所以胖。”

陈友金笑得更开,连声道:“能吃好,小娃娃就要多吃点。”

因为第二天要结婚,陈卫军这天只上了半天班。

他一进村就有人对他说他姐带着一大家子回来了,不禁加快了速度。

“姐!”

他停好车快步走进家,一进门就喊。

“这呢。”

陈芸摆摆手。

陈卫军冲她笑出一排牙齿,又看到一旁存在感特别强的人,笑容收敛了一些:“姐夫。”

“嗯。”郑卫华颔首当作招呼:“下班了?”

“对,组长给我批了半天假。”

陈卫军说,又问:“姐夫你们这次回来能呆多久?”

“初四走。”

“那好,还能过个年。”

下午没什么事,一家人三三两两聚一起说话。

陈友金带着几个孩子去他的工作间做玩具,肖月珍和陈芸聊新媳妇,而陈卫军跟郑卫华在一块,有点坐立难安。

陈卫军对于这个姐夫是很敬重的,只是因为他身上气势太厉害,导致陈卫军态度不敢随便,干巴巴讲了两句就不知道说什么。

郑卫华看出他的心理,主动问了几句工作上的事情。

说起工作,陈卫军倒是健谈了许多,说他工资又涨了两块钱,说等明年他就可以带徒弟了,还说之前有个来厂里帮忙的工程师给他寄过来几本书,让他受益匪浅。

陈芸虽然跟肖月珍说话,但是耳朵一直注意着那边。

听陈卫军讲自己在自学,她心中一动,结束与肖月珍的谈话,转向弟弟这边,问道:“你怎么打算的?”

“什么?”

“还想上大学吗?”

“我……”

“不想吗?”

“当然想。”陈卫军表情有点难堪:“不过不太可能。”

工农兵大学的推举制度注定有很大的人为操作空间,越往后越不公平。

前两年陈卫军还可能因为表现出色拿到入学名额,现在能去的都是有关系的,几乎没有他什么事。

郑卫华倒是在本地有不少关系,他同期不少战友转业来了地方,拿到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名额虽然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现在已经是七六年了,明年十月高考就会恢复,既然时间够得上,为什么不让陈卫军拼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