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随机性预测模型(第5/6页)

早些年,沈昭华和学生们都吃了许多苦。

她回想起过往经历,就对林富贵说了实话:“学术圈本身,是有些浮躁的。基础学科几年无产出,那压力会非常大,冰雪聪明的孩子都要对自己产生怀疑。你过早地把林知夏牵扯进来,给她划出一个研究范围,规定她必须做什么,严禁做什么,她对科研的热情……兴许会被消磨殆尽。待会儿,我去问问她自己的想法。”

林富贵叹了一声:“哎,是的,我们夏夏很有主见,很喜欢自由……她太聪明了。”

沈昭华随口笑谈:“我见过几个天才,包括学术界的泰斗,思维都很开放。我们这个学校里,各个院系都有很好的老师。我打算给林知夏办一张访问卡,让她自由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她考虑得十分细致。

林富贵赶紧替女儿表达感谢:“太谢谢了,沈老师,夏夏有什么问题,能不能到学校里来请教你?”

沈昭华却说:“我平常是有些忙的。我必须随船出海,在海上科考。每个季度都有任务要完成,还要去外地出差。每年至少半年的时间,我不在学校里。”

林富贵慌忙道歉:“对不起,沈老师。我没有别的意思,就那么一问。”

沈昭华笑着说:“林先生,没事的,我组里一共有十七个学生,还有一批博士后。我总会留几个人在学校。夏夏有什么问题,来找他们也行。林知夏来学校时,最好有大人陪着,她才九岁,脑袋再聪明,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一定一定!”林富贵答应道。

沈昭华沉默片刻,又问:“你考虑过,让林知夏跳级吗?还有,少年班……你打算让林知夏去上少年班吗?”

海洋深水实验室的设备逐渐停止运行,数据采集完毕,宽阔的水面平静得不可思议,涌动的暗潮消失在渺茫光影中。

林知夏的声音打破了这一刻的寂静。

她从对面一间屋子里跑出来,边跑边喊:“爸爸!爸爸!我看见计算机集群了!我第一次亲眼见到Linux操作系统!我好开心!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行真是太好玩啦!”

她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一溜烟跑到了父亲的面前。

父亲却突然问她:“夏夏,你想跳级吗?”

她歪了一下头:“夏夏不想。”

室内的气氛陡然尴尬。

父亲试着哄她:“夏夏听话。”

她眨了一下眼睛:“夏夏不听。”

沈昭华的眼中流露出温暖的笑意。她微微弯腰,问起林知夏:“你不想上少年班吗?”

林知夏反问道:“我看过今年发布的《少年班学习管理办法》,学生必须选择大学的必修课程。少年班相当于提前上大学吗?”

“对啊,你爱读论文、爱做科研。你见到Linux操作系统,好像很高兴似的,你不想早点上大学吗?”沈昭华温柔地劝诫道。

林知夏后退一步,正好撞到了江逾白。

江逾白扶住她的肩膀,又松手了。他小声对她说:“林知夏别怕,我把勇气传给你。”

他的勇气凝成了实体,打破不可逾越的障碍,深切地激励了林知夏。

林知夏立刻挺直腰杆:“我……我想自己选择未来。”

沈昭华点了点头,顺着林知夏的意思说:“你要自己选择科研的方向?你不要老师在前方引导你?”

“比起‘引导’,我更希望那是一场平等的交流。”林知夏斟酌着回答道。

沈昭华反问她:“你待在实验小学,没人和你平等交流,那不是一种人才浪费吗?你不想认识别的超常儿童吗?我这些建议,基本是为了你好。”

林知夏直面沈昭华,冷静地诉说道:“是这样的,沈老师,我觉得,林知夏是一个人,不是一种资源。我有没有浪费时间,应该由我自己定义。全球少年班和天才班的老师,不会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他们和我一样,对世界的认知也是有限的。他们教育我的方法,也全是通过从外界学习而获得的。这个世界不仅包含了数学和物理,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不想被归类到极少数的一部分。”

林知夏还有一段话没说出口。

她知道,美国数学家威廉詹姆斯一度被认为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威廉詹姆斯的智商超过了250,他4岁精通法语,9岁在哈佛大学宣讲四维空间,16岁成为著名大学的数学教授。可惜,他几乎没有学术成果。他度过了孤独的一生,贫困潦倒地离开了人世。

沈昭华细细品味刚才那一番对话,笑着调侃了一句:“你怎么看待《伤仲永》的主人公呢?”

林知夏继续阐述自己的感悟:“《伤仲永》这篇文章,也在佐证我的观点。《伤仲永》的主人公泯然众人,是因为他的父母不让他继续学习,不让他获取外界的知识。他很不幸地停留在了初级阶段。可是我没有啊。我永远不会停止汲取外界的信息,我思故我在。我本人,就是我自己的终身老师。最强的人工智能也应该学会自己训练自己,找到最适合它的参数。”

林知夏的那一句“我思故我在”,让沈昭华深吸了一口气。

可能是她年纪大了,又曾在海上死里逃生过几回。近些年来,她很少对年轻人的心绪波动产生共情。

初听闻林知夏谈到“我思故我在”,沈昭华的第一反应是想笑。可她细思之后,心中竟然有所触动。她恍然记起年少时的自己,那是多少年前的事?

一九五五年,四十九年前,她刚刚步入北京大学的校园。她记得未名湖畔的“才德均备”斋,还有名为“岛亭”的新华书店。

再一晃眼,就是四十九年后了。

她的父母、导师、当年的两位好友,均已离开人世。

海洋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相比之下,人类只是短寿而弱小的生物。幸好历史和文明都可以薪火相传,功在万古千秋。

沈昭华收慑心神,声调放缓:“你刚才说,你不想被归类到极少数的一部分,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只想和普通人相处吗?”

林知夏轻轻眨了一下眼睛:“我和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不一样,我正在仔细地观察他们。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呢?我们最大的相似处,就是我们都各有不同。所有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

截至目前,沈昭华差不多明白了林知夏的意思——林知夏的兴趣在于挖掘未知世界。而且,她不想被任何人束缚。

像林知夏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一般都会对成年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崇感。

但是,林知夏不太一样。她似乎认为所有人生来平等,灵魂共通。

倘若“知识”是海洋中的鱼群,林知夏就是一艘捕鱼船。她徜徉在辽阔的海面上,广泛撒网,捕获各个学科分门别户的庞大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