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民主与集中(第2/2页)

无论区委还是区政府,在这个工作之上,大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只要向耘的方案不存在明显的漏洞,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

先顺利通过一个议题,也算是奠定了今天书记办公会议的基调,在一种比较良好的氛围内继续讨论教育改革和全民医保的工作,产生分歧的可能性就要降低几分。

刘伟鸿很清楚,尽管他现在在宁阳区已经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但涉及到这样的根本大事,肯定还是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同志们有不同意见十分正常。刘伟鸿也并不打算在区里搞“一言堂”。那种书记一挥手,大家齐叫好的情形,并不正常。

刘书记也不能保证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一把手听不到任何反对的意见了,出问题是迟早的事。刘伟鸿时刻都警惕着这种情形出现。

向耘虽然年轻,但经过多年历练,能力方面,大为长进,较之当年在林庆县给刘伟鸿做秘书之时,不可同日而语。

他站在地图前,手里没有拿任何资料,就这样侃侃而谈。

全区农副产品供销的方案,几乎都是他亲手搞出来的,深深地印进了他的脑海之中,正是二十六七岁年纪,记忆力极佳,所有数据,都是张嘴就来,没有丝毫迟滞之意。

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在此之前,宁阳的干部们谁都没有尝试过,也没有设想过,向耘却是亲自经历,经验之丰富,自然不是宁阳的本土干部可比的。整个方案做得十分详细,举凡地域选择,群众发动,选种育种,技术支持,资金扶持,销售渠道,产品深加工等等,条条是道。

魏凤友等人禁不住频频点头。

难怪刘伟鸿专程将此人从国资办督察局调过来,果然是个有真本事的。尤其那个产品深加工的设想,让魏凤友都眼前一亮,觉得大有道理,比他当初的设想更加完备。

刘伟鸿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不同寻常。

向耘的方案,大约谈了一个小时。随后与会的书记们和其他领导同志,都相继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基本认可农副产品供销公司提出来的整体方案。不过魏凤友对于向耘提出来的,需要四百万左右的启动资金这个问题,略有保留,希望向耘再把方案搞细致一点,尽量节约资金。

“小向,咱们宁阳,可并不富裕啊,你要悠着点花钱。”

魏凤友笑着说道,倒也并不如何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