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我们的国民,等不起!(第2/2页)

刘伟鸿反问道:“贺市长,修路的钱,从哪里来?”

贺竞强蹙眉说道:“刘局,修路是为了发展经济,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说,贺市长,这就是一个理念的问题,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简单来说吧,现在平原市政府手里有一百元,这一百元是用去修路,还是用去保障民生,各自能产生什么效益,这才是我们的分歧所在。是这样吧?”

贺竞强随即点头:“是这样。就好像家里只有一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这一个蛋是拿来给小孩吃了解解馋,还是拿去卖钱,然后换回来更多的母鸡,下更多的蛋。我选择后者。”

刘伟鸿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选择后者。但问题在于,前提不对。这一个鸡蛋,给小孩子吃了只是解馋的话,那就没必要。但如果是小孩已经严重营养不良,等着这个鸡蛋救命呢?作为父母,我们是否还能坚持拿这个鸡蛋去卖钱?就好像邓婉儿一家的情况,他们就不是要解馋,他们是需要救命!回到我刚才说的那里,政府手里的一百块钱,如果拿去修路,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拿去保障民生,却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两相比较,我认为,还是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更加可取。因为我们的群众,我们的国民,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刘局,如果每一百元都拿去保障民生,路就永远修不起来,经济也就永远都不能发展,我们也就永远只能有一百元。为什么我们不能先把这一百元拿去修路,等赚到了另一个一百元之后,再投入到民生保障之中去?”

刘伟鸿就笑了,说道:“贺市长,请恕我直言,这还是一个伪命题。第一,我不是要求每一百元都拿去保障民生,我是说,先把这一百元用在民生领域,第二个一百元,我们才拿去修路。第二点,如果我们不能树立民生第一的思想,那么谁又能保证,先修了路,赚到另一个一百元之后,就能投入到民生领域?也许到那个时候,我们又有新的路要修,有新的其他项目需要投资,那新的一百元,仍然又被优先拿去创造经济效益了。经济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但我们的国民,是不是有那个耐心,能等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