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隐忧(第2/2页)

没有哪一位领导的脑袋进了水,会重用一个做不好下属的人。

据刘伟鸿所知,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就曾将这一“韬光养晦”的策略发挥到极致,这位经常被斯大林驳斥批评,基本上没有在前线指挥过战斗的苏军总参谋长,却官运亨通,几乎与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同时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成为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不可或缺的主要助手之一。他最拿手的本事,就是将自己的意见变成斯大林的决策,然后和大家一样,装出第一回听说这个事情的模样,欣喜异常,流露出对领袖佩服至极的神情。

前人故智,自然要好好借鉴。

不过刘伟鸿心中,却隐隐有一层担忧。听朱建国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意思,这个“菜篮子工程”,毫无疑问他是请示过陆大勇的,不然也不会有农业局和浩阳市共同领衔这样的结果。农业局和浩阳市比较起来,实在不算是颗很了不得的葱。以朱建国和陆大勇的关系,他这么做倒也合理。但刘伟鸿却没有从朱建国嘴里听到另一个地委主要领导的名字。那就是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曹振起。

曹振起是直接从省直机关空降下来的行署专员,据说在省里有很硬的关系。这个“菜篮子工程”乃是民生工作,照理是应该由行署那边主导的。陆大勇尽可以作指示,但最终还是要通过行署那边来落实。这是程序问题。朱建国作为曹振起的直接下属,却将他跳了过去。不但事先跳了过去,事后也跳了过去,却是很不合适的。

朱建国要么是自恃和陆大勇关系非同一般,要么就是还没有进入“状态”,将这至关重要的一环给漏掉了。固然有陆大勇的指示,曹振起嘴里不会说什么。总不能浩阳地区刚一成立,专员就和书记顶牛。但心里头肯定会不舒服,这笔账怕是会记着,一旦时机合适,说不定会和朱建国好好算一算。

看来得找个机会提醒朱建国一下。虽然坏印象已经在曹振起心目中形成了,事后补救,不一定能挽回来,但亡羊补牢,总也比不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