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棋局:李淳风!(第2/3页)

紫芝道:“这个你得谢我,是我帮你打跑了猫儿。”

白话眼珠子一转,嘻嘻笑道:“道长莫非姓李?”

老道道:“贫道正是姓李。”

小姑娘叹气:“道长莫非就是李淳风?”

老道亦是叹气:“贫道正是李淳风!”

唐小峰等人全都怔在那里……他就是李淳风?

那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李淳风?

芸芝更是愣在那里,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年教她六壬的,竟然会是这位名满天下的著名相师。

小姑娘继续叹气:“我早该猜到是你,芸姐姐虽然觉得她的六壬还很粗浅,但我却知道,她的六壬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以她这么厉害的六壬,几次算出奇门,改变方向,那些人却还能追来,可见他们请来的人比芸姐姐还厉害,这么厉害的六壬高人,除了李淳风,大概也就只有袁天罡了,但是袁天罡应该已经死了,所以,在暗中帮助那些人对付我们的,只会是你。”

芸芝一惊,唐小峰皱眉道:“但他为什么要帮助微微?”

小姑娘嘻嘻笑道:“因为微微是他师妹。”

“他师妹?”唐小峰错愕地道,“但是江湖上谁都知道,李淳风的师父是袁天罡,而微微的师父却是黄天道的天……唔。”

“看来你终于想通了,”白话叹气,“黄天道的‘天公’,就是袁天罡。”

唐小峰苦笑……这世上果然有许多出人意料的事。

只是虽然出乎意料,但仔细一想,却似乎又能想通。武媚娘原本是黄天道安排在李世民身边的棋子,但她出身寒微,并不是什么世家之女,凭什么能够成为李世民的昭仪?自然是因为袁天罡在暗中相助。

袁天罡是帮助李世民成就帝业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李世民的监天侯,深得李世民信任。

而武媚娘只怕是从小就被袁天罡吸纳进了黄天道,在她刚出生没多久,她的父母曾将她当成男孩抱给袁天罡看,袁天罡看了一眼,直接下了评语,说可惜是个男孩,若是女孩,必成帝王。

然而以袁天罡的本事,怎可能连她是男是女都没看出,只怕他原本就是故意找上武家的。

袁天罡是黄天道的“天公”。

李淳风是袁天罡的徒弟。

唐小峰看着李淳风:“你也是黄天道的人?”

李淳风道:“贫道不是,贫道只是路过洛阳,被师妹请来助她一臂之力。”

唐小峰眯着眼睛:“那你现在来做什么?你既然能找上我们,为什么不把其他人带来?”

李淳风亦眯着眼睛:“贫道来做生意。”

唐小峰道:“你想要什么?”

李淳风伸手一指:“要她。”他指的是孟紫芝。

孟紫芝心想,怎的突然之间,这么多人要我?

唐小峰问:“你用什么买?”

李淳风道:“我不买,我赌。”

唐小峰与白话错愕地对望一眼,小姑娘问:“怎么赌?”

李淳风道:“下棋。”他将手一挥,在他面前多了树桩、棋盘、两盒棋子。

棋盘,是十九道的围棋,棋子,是黑与白的棋子。

李淳风看着芸芝,缓缓地道:“贫道与你下棋,赌注便是你的妹妹,你若输了,你妹妹就任我带走,我若输了,要杀要剐皆由你们,如何?”

孟芸芝怔在那里。

唐小峰冷笑道:“你既然敢来,我们可以现在就杀了你。”

李淳风拂尘一甩,搭在肩上,道:“贫道既然敢来,自然知道你们杀不了我。”

唐小峰不由头疼,不管是这人名垂千古的赫赫威名,还是这人对六壬的精通,都让他不敢妄动。他看向孟芸芝:“你会下棋么?”

白话低笑道:“会六壬的人,岂有不会下棋的?”

孟紫芝道:“纵连兰芝姐,可都下不过她。芸芝,别怕,你只管跟她赌就是。”

唐小峰点头:“没错,不用怕,反正输了又不是要抓你,把她输掉去,还省得她聒噪。”白话翻个白眼:“你是在给她打气么?”

唐小峰却又看向李淳风:“但我们怎么知道你不会利用下棋把我们拖在这里,等你师妹跟其他人赶来,让我们想走都走不了?”

“贫道岂是这样的人?”李淳风淡淡地道,“你们只管放心就是,只要棋局不曾结束,谁也不会来这里打扰,棋局结束,贫道若是输了,自任由你们处置,没有贫道帮忙,敝师妹更是难以找到这里。”

他看向犹豫不决的芸芝,缓缓道:“棋路便是算路,你若算不过我,就算再怎么逃,我早晚也能将你姐妹二人找着,让你们无路可逃。二十年来,你是第一个能从贫道的卦术中几次脱身的人。与其彼此算来算去,徒耗工夫,倒不如一棋定下输赢,是福是祸,看此一局。”

孟芸芝咬了咬牙,道:“既如此,小女子就与前辈对上一局。”

她踏前两步,立在棋盘之前,道:“谁先?”

李淳风淡淡地道:“贫道虚长这么多岁,岂可与晚辈抢先?便让你持先便是。”

他虽让出先手,孟芸芝却更是心虚,她学的是六壬,这些年将那本《六壬阴阳经》不知读了多少遍,对李淳风的大名如雷贯耳,一想到要跟这名震天下的高人比拼棋路,心里哪里还有半点信心?

两人布下座子,孟芸芝先挂右角,与李淳风一子一子,慢慢下了起来。

唐小峰在一旁看去。

跟后世的日本规则不同,此时的围棋乃是白子先行,故而芸芝这一方用的便是白子。此外,中国古代围棋因为要“还棋头”,即盘上棋块越多,要还的棋头也越多,因此从一开始,两人就已开始厮杀。

围棋在中国传承已久,直到隋唐之时才慢慢传入日本,由于围棋规则的变化,二十一世纪的人看中国古代留下的名局,总觉得力量过大,美感不足,却不知这跟境界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规则的不同。

二十一世纪时,大家所用的其实都已是日本规则,最多就是数子和点目的些许差异,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日本规则的“贴目”跟中国古代的“还棋头”完全不同。

在日本,一名棋手若是过分追求厮杀,通常会被批评为“不会下棋”,下棋时追求平衡与美感,这才是所谓的“棋道”。

但在古时候的中国,由于要“还棋头”,一盘棋下来,通常是从头杀到尾,对方的两块活棋要拼死分断,己方的小块地盘不求存活,先求突破对方封锁,跟自己的其它棋相连,故而看上去力量极大,黑白棋子到处绞成一块,直杀得到处都是残子,不像日本围棋那般,大多数时候都是壁垒分明,你一块,我一块,大家先分好地盘,然后再小打小闹地抢上一番,有时候一局棋下来,真正厮杀的没有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