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自然之道(第2/2页)

其实她还是见识浅了一些,却不清楚沈炼流淌出的道韵绝非自然之道那么简单。自道佛两家创立以来,经过无数岁月沉淀,其中那些先贤大能的智慧都留在了道经佛典当中。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何况这些大智大慧的圣贤,故而他们留下的闪光点,其实并不比太上和阿弥陀留下的只言片语要差。

并且随着岁月变迁,宇宙也在不断变化,大贤大能总结的东西,很可能更加贴近现实。

这不是有圣贤能超越阿弥陀和太上,只是他们的智慧,可能更加经世致用一些。

沈炼正是在青玄的浩瀚典藏里,打下了根基,汲取了前人的智慧。当然这也跟沈炼冠绝古今的智慧和根性有关,在这方面,青玄历代以来,其实唯有衍虚能跟沈炼比较一下,但衍虚自身心性有所缺陷,终归还是差了沈炼一些。

在这一点上,沈炼却得感谢张若虚对他的培养,否则沈炼纵使不走向衍虚的老路,多半也会走不少弯路,若是错过了一些机缘,便很难有现在的成就。

沈炼自己是心知肚明的,故而他对张若虚的感激,对青玄的羁绊,那是根本不会去割舍的。

九天九夜过去,正好是世间修士最完美的还丹时间,沈炼长长吐出一口白气,仿佛一条神龙,穿过萦绕不绝的云雾,不知消失在何处。

他心头一派平和,若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

太阴仙子随之从类似顿悟的状态脱离,她见到沈炼醒来,发现周围的地面竟然都不在有山石的粗糙,而是如玉一样的光华洁白。

原来沈炼在这里打坐,不自觉满山的灵机就汇聚过来,终于将这片巨岩玉化。

这是无心而造化,如果有人能侥幸到此处,当能感受天地自然之道,若是悟性绝佳,甚至能有一番不小的作为。

万年之后,果然有一个人到了此处,那又是后话了,现今的沈炼没可能去推算,自是不知他留下的造化,激起了何等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