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幽冥(第2/4页)

渐渐地,痛感开始减少,李珣只觉得全身发软,这种因疼痛而虚脱的事情已几年未见,可知刚刚那阴火焚身的痛楚。

连连喘了几口气,李珣才勉力从床上爬起来,吐出嘴里的黑灰,心中直叫晦气。

然而,当他抬头看时,却立时呆了。

从那石片散发出来的满室青光中,四面墙壁上,正显现出一列列金色字迹!

这分明就是某种功法的口诀要义,看这文字晦涩艰深,玄奥隐蕴,显然绝非凡品。

李珣仓促间也记不得这么多精要,只是傻傻地环目四顾。最终让他在正东石壁上看到了三个最显眼的大字──幽冥录。

李珣不禁一屁股坐了下去。

竟会是《幽冥录》!

这个时候,李珣不得不感谢连霞山上那位嘴巴最大的老道士,正是因明彦道士荤素不忌,广通三界奇闻轶事,现在的他才能明白,放在眼前的是何等的一门绝学。

《幽冥录》,是通玄界大名鼎鼎的一部邪道奇书。

通玄界的大宗门向有“十山七海三洞天,九真四异六绝地”之称,代表海内外三十三个了不起的宗门及六个神异之地,这《幽冥录》便是九真之首──“幽魂噬影宗”的镇宗典籍。

这幽魂噬影宗既然号称九真之首,自然有些门道。

据明彦道士讲,这幽魂噬影宗的“镇派六法门”,与明心剑宗“四法三诀”乃属同一等级,威力自然不凡。

每回述及此处,明彦老道总爱拿三百年前幽魂噬影宗第一高手鬼先生,与明心剑宗的传说人物钟隐仙师,在坐忘峰上的一场大战,来说明此宗之奇邪。

并且还强调,若非两千年前,这幽魂噬影宗由于分裂,分出了一个“嗜鬼宗”,那实力,恐怕还要更为强盛。

就是此时,如明心剑宗这样的名门大派,也要小心应对,可见其宗门之威!

作为这般宗门的镇宗之宝,《幽冥录》自然绝非凡品。

镇派六法门在《幽冥录》上都有记载。

也就是说,这本书上,实已将幽魂噬影宗一半的秘法录于其上,尤其是以为根基的幽明气,掌握了它,几乎等于掌握了这一邪宗的大半奥秘。

李珣呆呆地看着这三个大字,任他如何深沉多智,此时此刻,也有些傻了。

怎会如此?这邪宗的无上典籍,怎么会在明心剑宗的眼皮子底下?还无巧不巧地落在他的手上?

李珣环顾四壁,终于还是在一处石壁上,发现了与满壁金色字体不相衬的字迹,这字迹却是血红色,同样刺目──“吾乃幽魂嗜影宗宗主鬼先生,与钟隐一战,重伤垂死,行将大归,无力将至宝《幽冥录》送归宗门。

“后世小子得见此语,当是被我幽明鬼火灌体,引动经文所致。当入我宗门,勤修此书,以化阴火,并在百年之内,‘鬼灵’返生之时,入我宗化阴池闭关三月,方无后患存焉。

“若有自命不凡之辈,昧我宝典,逾期不归,可身试阴火,以证吾言!”

看着这段血红的小字,李珣吞了一口唾沫:“不愧是邪道中人,便是死后,语气也是阴森森的,没有半点将死之人的样子。”

面对鬼先生的恐吓之辞,李珣此时却是一笑置之,又道:“老子运气不好的话,说不定再三年就要完蛋,哪还用等你这一百年?倒是那所谓的阴火……”

再思及刚刚触动体内阴火焚身的两样物什──丹瓶和圆珠──如今却只剩下了丹瓶,黑珠已不见踪影。

他心下了然,想必那就是所谓的阴火了。

他懒得去整理石床,干脆跳下来,绕着四面岩壁,打量起《幽冥录》的全貌。

这奇书不愧是通玄界最顶尖的典籍之一,文字艰涩难懂也就罢了,每一字句,似乎都有难以言尽的奥妙所在。

李珣修为尚浅,接触这些精微法诀还略嫌早了一些,才看几句,便头晕目眩,连忙闭眼静心,良久方恢复如初。这才知眼前大大的宝山,也不是随便就能吃下的。

幸好这《幽冥录》也不是一味的艰深难懂,前面基础性的东西还是有的。

李珣将前面较粗浅的东西看了一遍,理解不过尔尔,但意外之喜,却是发现了简便阅读这《幽冥录》的方法。

只需要一段口诀,将心神与之相联系,便可使其内容自发出现在脑海,如此就不用这样声势惊人了。

同时,他也找到了另一段口诀,却是《幽冥录》上专门为他这样的“名门正派”量身订制的入门法诀。

有了这个,便能使本来具有的内息,与“幽明气”质形互换,避开师门长辈的探查,其意欲何为,已是相当明显。

也因此,李珣对鬼先生的心机更佩服不已:“说不定便因此事,在明心剑宗插下了一个变数……嘿,不知我是否算得上?”

自嘲了一下,他也不再耽搁,集中精神修习两个简单法诀。不过半个时辰,已能运用自如,因此就将石片光芒掩去,收入怀中。

这期间,他也打开丹瓶,看看收获几何。里面是小半瓶“碧阴丹”,也算是通玄界小有名气的疗伤圣药;这名字还是他从《幽冥录》里查得,对他来说,来得却是正好。

李珣先服下一粒,温养伤处,又耗去小半个时辰,自觉状态大佳,哈哈一笑。

或许,今日真是他的黄道吉日吧。

室内一片幽暗,李珣盘坐在石室中央,此时,他正在修习“幽明气”的基本法诀。

得了这本秘笈,李珣的心早已霍霍跳动起来,倒不是说他认为得了此书,便可立刻成为绝顶高手,掌劈清虚,剑挑血散人。

而是他很自然地想到,这通玄界数一数二的邪道典籍中,是否有化解他体内血魇的方法呢?

他记得很清楚,刚刚阴火入体之时,那血魇确实是第一次现形出来,和阴火对拼一记。而在以往,便是每日折磨他的时候,也无这般明显。

而此时,阴火已进驻心窍,似乎和血魇相安无事,但细细感应,又觉得有些变化。

这两样要命的东西合在一处,任何一种变化,都可能会导致李珣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地修习《幽冥录》上的基本法诀。

现在他所修炼的,正是《幽冥录》中最基本的“寄魂转生”之法。

这门法诀最初只是一点一滴的转化,不但不会促进修为,反而会影响内息的纯度,但若突破这一窒碍,将其练到极致,便可使内息性质转变,这种鸠占鹊巢的法子,看来也是挖人墙角的高招。

有如此高妙的手段,也无怪乎幽魂噬影宗,在通玄界闯下如此大的名头。

李珣却不在乎手段如何,只要对他有利便成。

他花了三日夜的时间,才完成了初步功夫,完成了从本来内息向幽明气的转化,虽然花上了大半时辰,转化而来的“幽明气”也没有什么威力,但他却仍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