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2/2页)

清虚子本来正紧紧地盯着蔺效,听了这话,暗松口气,道:“既然如此,那我们隔日再来,若没有不妥,往后便不再劳烦世子了。”

蔺效道:“道长何需如此多礼。”

回去的路上,沁瑶问蔺效:“方才师父的要求不算合理,你大可不必答应的,万一被人添油加醋传到皇上耳朵里怎么办?还不如我每日来书院看看,若有邪灵,我来对付便是了。”

蔺效将她搂到怀里,摸了摸她额上那处红印,见没起疙瘩,不过略红了些,放了心,道:“我明日一早便进宫向皇上透露一二,务必让此事明朗化,断不至于落了把柄到旁人眼里。而且道长他老人家最近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好不容易对书院有些兴趣,我们做晚辈的不好忤逆,不如顺水推舟,帮他老人家一把,这样一来,即便道长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你总不至于事后才知道。”

沁瑶顺着蔺效的话细想一回,明白过来,蔺效这话明面上是为师父打算,实则是对师父行事起了疑心,预备用旁的法子旁敲侧击,便斜眼看他道:“你真坏。师父他老人家性子虽烈,可着实不傻,未必会让你知道他在查什么,说不定还会半路撂挑子不干了呢,咱们白白得罪了师父不说,还会惹来他老人家一顿教训。”

蔺效叹气,“我这妻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聪明,什么事都别想瞒过她。”

沁瑶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捏他腰间一把道:“你这到底是在夸我还是在骂我呢?”

笑了一回,蔺效将她手重又捉住,正色道:“你那日跟我说的有理,近一年来长安城发生了太多怪事,若放任不管,说不定会酿成大祸,不如早做防范。只是我派人去查缘觉底细的人至今未回长安,我见道长似乎跟他是旧识,只好从道长这边入手,想着没准能查出些缘觉的来历。”

沁瑶愣了一愣,问:“你查到了些什么?”

蔺效摇头:“ 如今我只知道缘觉是二十岁那年入的大隐寺,拜在前方丈慧深座下,因极有悟性,在一众弟子中脱颖而出,深得慧深器重,慧深去世后,便将衣钵传与了他,其后有一年,瘟疫横行,皇伯父出城视察给灾民施粥的情况,因微服出巡,所带随从数目不多,刚出城便遇了袭,恰好缘觉在附近施粥,以身为皇伯父挡了一箭。皇伯父脱险后,见缘觉舍身为国,又生得风采斐然,便有心抬举大隐寺,而缘觉极善逢迎,很快便在长安城一众权贵中如鱼得水,大隐寺的香火因而日渐鼎盛,乃至成为当今的长安第一寺。”

沁瑶疑惑,“缘觉的过去二十年难道是一片空白不成?”

蔺效道:“明面上自然是有记载的。缘觉自称是青州人士,无论是青州府的记载还是照他自己所述,都说是他曾是一介书生,家中寒陋,一无家人,后因屡第不中,无以为继,这才遁入空门,青州府关于他几次科举都能查到记载,清清楚楚,极难做假。是以我派去的人到现在还未有音讯,想来要查清缘觉的来历,少不得大费一番周章。”

沁瑶听得皱眉,仿佛眼前突然生出厚厚的迷雾,当她好不容易拨开其中一层迷雾时,却发现后面还有层层叠嶂,永远无法看清迷雾后面的真相。

蔺效见沁瑶脸色不好看,宽慰她道:“至少如今我们我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毫不知情,往后行起事来,比旁人总能占上一份先机,。”

沁瑶点点头,知道这世间很多事情无法一蹴而就,需要耐着性子等待,因为时间不仅会带来真相,更会带来解决问题的答案。

她重新靠到蔺效胸膛前,闻着他身上的淡淡酒香,忽然想起来时蔺效给她看的那双鞋,忍不住问:“对了,刚才忘了问你了,当日寿槐山上,除了陈渝淇,还有两人换了鞋,你们找到了其中一双,那另一双呢?”

“没找到。”蔺效脸阴了下来,默了一会才道,“如你所说,当日寿槐山未曾落雨,能将鞋踩至泥泞,继而不得不换鞋之人,极有可能当晚去了山崖。至于为何只有一人半路弃鞋,多半是因为那个人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而另一个人许是行事更为自由,又或者不认为旁人会怀疑到她身上,故而未曾如此。 “

——————————————————————————

韦国公府

夜已深,因夏芫素来怕冷,早早烧起了地龙。

从净房出来,夏芫径直上了床,丫鬟冷香帮她掖好被褥,笑道:“今日公主大婚,驸马府真是热闹。”

见夏芫脸色算得和缓,又压低嗓门道:“听福生说,世子跟太子和吴王殿下席上饮了几壶酒,福生说世子看着兴致极高,饮了一杯又一杯,只不知为何冯驸马跟公主成亲,世子会这般高兴?”

夏芫目光凝了一瞬,放在被褥外面的手不自觉捏紧,依然未接腔。

冷香察言观色,不敢再说话,便要轻手轻脚退下去,暖香却进来了,手中拿着一个小包袱,打开,里面却是一双满是泥泞的粉缎牡丹花翘头履,上面各缀了硕大的翡翠珠,满脸疑惑地问夏芫道:“郡主,这双鞋是头先洗衣房的公孙大娘送来的,说这双鞋若要扔的话,鞋也就罢了,这翡翠珠却可惜,让奴婢问您一句,可要将珠子摘下来?”

夏芫转过头看向暖香手里的鞋,目光在鞋上停留片刻,像是想到了什么极愉悦的事,嘴角翘了翘,柔声道:“也是,扔了可惜,不如,赏了给你罢。”

暖香意想不到,高兴得连连致谢,要知道这样做工的鞋便是宫里的贵人怕也一年穿不上几回,更何况上头还有翡翠珠子,她平日不能穿,以后嫁人时总能穿上一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