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可道 第一九二章 李世民(第2/2页)

枉死城中,无数人在其中喧嚷,喝道“李世民来了!李世民还我命来!”唐王听了,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唐王急躲到判官身后,只叫“崔先生救我!”判官喝退群鬼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隋末年间造反的烟尘草寇,枉死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故在此缠人。”

太宗道:“如此叫得我心慌,怎生教他们超生才好?”判官道:“陛下,此事甚易,只须陛下回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他等恶魂超生,便不再生事。”

唐王道:“水陆大会?这倒容易,我寻一众道士便好。”判官笑道:“陛下说笑了,水陆大会只佛家的管用,道家的却差些。”悟空听了这话心里一动,这判官不知受了什么好处,在这里便替佛门说话。超度之事,佛道均有之,又岂能分出高下来。虽说幽冥地府受天庭辖制,却不想此处也安插了佛门亲信。

唐王听判官说道家的差些,却道:“此事倒须仔细想想。”悟空看见,判官眉头微微一皱,显是稍有不喜。而前面那太尉只置若罔闻,一副于己无干的样子。

再向前行,过了六道轮回之所,此处却绕到了六座奈何桥后面,只见无论僧尼道俗,走兽飞禽,魑魅魍魉,滔滔不绝奔走于轮回之下,各进其道。

再向前去,便是渭河,此处已见波浪滔滔,又有一座大门,上写着“超生贵道”四个大字。崔判官道:“陛下,将到返阳之处,小判告罪先回,余下路便要朱太尉再送一程。”

唐王谢道:“有劳先生远涉。”判官还礼,轻飘飘沿原路返回了。悟空心中纳闷,崔判官劝唐王行佛门水陆大会,唐王并未答应下来,他怎便自己回了。

朱太尉引唐王进了超生贵道门,行不多时,便到了渭水河边,朱太尉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佛门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苦笑道:“水陆大会却是要做,但寡人向以道教为尊,便用道教超度之法,多做几次如何?”

朱太尉面色不善,道:“我虽在冥都,阳间之事也偶有耳闻,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有何不好?佛,圣人也。”

悟空当下明白,崔判官到了那门,因职责所限,不得不回,却留下个朱太尉,仍是佛门说客,定要说服李世民,回去做个佛门法事,才得圆满。看似平常执拗事,实则与取经之事丝丝缕缕相连。自如来遣人东土寻取经人,到泾河龙王被魏征一刀杀了,再到李世民夜夜噩梦纠缠,然后入了阴间,又有地狱惨状震慑,加上判官太尉言语相诱,这一环一环承启转合,当真称得上丝丝入扣,毫无破绽。

李世民贵为唐王,是自沙场上厮杀过来的马上天子,统领万里江山,心中自有不可触犯之处。他心中自有江山社稷,知道道教对维护君王统治再好不过。道教言礼本于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敢以匹夫抗天子,朱太尉之言对旁人说了也罢,李世民听了却颇为刺耳。于是驳道:“太尉所言差矣,我观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于人主。佛门,西域之法也,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凡俗,寡人颇不以为然。”

朱太尉阴恻恻一笑,道:“陛下刚观遍地狱之事,便敢如此说话,真是天子无所惧也。”

李世民道:“地狱却也并非佛门之物。”

朱太尉心中气极,前番功夫做足,却没想到这李世民竟如此执拗,如若这样,岂不前功尽弃了?他于是道:“由此可见,地狱便为陛下这般人所设!”

李世民也不恼火,笑道:“若真入地狱,惧又有何用?我东土自有东土之道,我若开个佛门水陆大会,引夷犯我江山,岂不是引狼入室?”

悟空听到此处,心中大快,这李世民果然是个人物,他固然不知如来派人传经之事,却仍一语道破其中精要,果然称得上千古一帝。只是李世民心中对佛教如此抵触,他活转后如何开得了水陆大会,取经之事岂不成了泡影?

只见朱太尉还欲再劝,李世民摆摆手道:“太尉,莫要误了时辰上路。”

朱太尉脸色极为难看,他知道若没办成此事,不知将受那人何等责罚,恐怕这条命都不够填的。只是他又不敢将李世民怎样,阎王下令叫他照看好唐王,他又怎敢违拗,只得引李世民近了渭水河边。心道,先过了阎王这关再说,这唐王油盐不进,我又有什么办法。

李世民见渭水河上,一只偌大的金色双头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一时间看入了神。悟空也看见了这只金色鲤鱼,也觉得奇怪,冥都之河,怎能有此物?

只见朱太尉喝道:“陛下,趁早赶时辰回阳世去也。”一把将李世民推入了渭水河中。

按理来说,入了此河,那阳间的李世民便将活转来,只是悟空伫立岸边,心中尤其纳闷,唐王一入河,那条金色鲤鱼再不似之前般跳跃,只呆浮在水面上,似是初来此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