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3页)

她安静,林然就松开手,说明来意:“我想见贤妃。”

“贤妃、她不太好。”明秀说话带着哭音,抹了抹眼泪,引着林然入殿。

许是恰巧,贤妃醒着了。

林然换了一身宫人的装束,发间两朵粉色绢花,秀气昳丽,纤腰楚楚,比起往日里的宽袍要好看得多。

贤妃浑浊的眸子里闪过那人的样貌来,心中激动,抵唇轻咳,心累地闭上眼睛:“你比她多情。”至少还来看看她,当年她嫁新帝时,洛郡主都未曾露面。

五字道出她多年的绝望,洛卿当年看她时,从眼神到神色都是波澜不惊,她无声一笑:“可我不悔。”

林然不知该说什么来,见她唇色白如纸,看人时的眼神也带着迷离,心终究有丝动容,可她对当年之事丝毫不知,如何劝?

总不能说洛郡主对你尚有情意,这番话如何都是不能说,凭着贤妃的聪慧,也不信这虚妄之言。她顿了许久,贤妃忽而向她招手:“你过来,我瞧瞧。”

林然站着不动,她撑着榻沿的手晃了晃,语气柔软几分:“你过来,可好?”

语气温软,与那日初始的琴声很像,林然鬼使神差地动了动脚步,走到榻前,欲跪下时,贤妃摇首:“莫跪,你非阿辞,跪我做甚。”

林然不跪了,坐在踏板上,贤妃的手落在她的额头,冰冷如冰,她不禁叹息,贤妃怕是时日不久了。

“娘娘莫要忘了还有晚辞姑娘。”她出声劝解。

贤妃的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手却稳稳地沿着额头而下,落再眉眼上,眸色生辉,凄惨一笑:“她得信阳照拂,好过陪伴我。”

并非她狠心,而是新帝无法坐稳皇位,只要她的女儿跟着信阳征战,等信阳问鼎江山时,她总有几分功绩,好过不受宠的公主好。

且她时日不久,何必害了晚辞。

林然默然,震惊她竟早有准备,将陈晚辞的未来都安排妥当了,可见对信阳殿外也未必就是明面上的恨。

当贤妃的手滑落下来,略过唇角时,林然猛地抬首,贤妃瘫软在榻上,她爬起来,“我去请太医。”

走过一步,就听到气若悬丝的一句轻叹:“人斗不过天,何苦挣扎。”

林然踉跄一步,险些跌倒,回身看着榻上憔悴的贤妃,“何苦呢?”

“林然,若要你放弃穆郡主,娶不爱之人,你会如何?”贤妃苍凉一问,她连苏长澜都不如,她至少可正大光明地表达自己的喜欢,而她只可吞咽苦水。

她的质问令殿里沉寂下来,林然哑口无言,许久后,贤妃转首望着她:“你或许会想、会去争回穆凉,将人抢回来。”

自问自答后,她又直起身子,不知怎地,感觉到身上力气充沛,坐起来凝视眼前奢华的宫殿,“洛卿非穆凉,我非你,终究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

她争气些,也是同苏长澜一般,无端惹了人恨,何苦呢。挣不到她的爱,也不想得了她的恨。

一人伤心,好过三人纠结……想到这些,心里隐忍许久的恨意涌上来,她怒目而视林然:“我恨信阳,恨了十八年,恨她的懦弱,恨她的家国天下,既然选择洛姐姐,就该要好好她。逞能去守什么国门,到头来又如何……又如何……”

她嘶声裂肺的质问,林然再次沉默,上一辈的选择,她没有余地置喙,且信阳殿下本就不是寻常人。她试着去宽解贤妃:“事已至此,您莫要再想,不如早些休息,安神养好身体,等待晚辞回来侍奉您。”

“这几日我一直在等着你来、还好、还好。”贤妃感觉心口处一阵揪疼,疼得她坐不直身子,半俯身,林然识趣地来扶着她。

贤妃的身子尤为单薄,林然不敢触碰,她就像纸片人一般,风吹就走。

“你比她好多了,穆郡主养大的孩子,才情与智谋都有,也不知信阳哪里来的福气。”贤妃靠着她的肩膀慨叹一声,感受到年少人身上炙热的温度后,她徐徐合上眼眸,恳求道:“林然,我帮你这么多,只求你善待晚辞,保她一命,我自满足。只可惜、未曾见到洛家雪冤。”

为人母者,希望子女长命百岁,平安喜乐。

林然低头,怀中的呼吸若有若无,一双眼眸紧紧闭着,眼睫之上凝结晶莹的泪珠,她轻唤几声:“贤妃,我若不答应呢?”

无人回应。

灯火噼啪作响,澄澈如水的月光照射进来,竟无法洗涤满目悲凉。她僵硬如木头人,不知过了多久,才将榻上的人平躺着放下来,她望着贤妃安详的面容,掖好被角后,跪地叩首。

趁着夜色漆黑,在明秀的带引下出宫,小宫人已是满面泪痕,她好意道:“若有难事去郡主府找林夫人,她会帮你。”

明秀没有回复,匆匆回宫。

林然回到寝宫时,东方还未曾露白,她全无睡意,脱衣躺在榻上后,脑海里浮现贤妃去的神色,本是心思玲珑之人,被洛卿所伤,半生凄苦。

求仁得仁,也许这样的结局是她求到的。

辗转难眠时,天色亮了,与往常一样,宫人照旧伺候她。

用过早饭后,她在廊下站立良久,宫外的郡主府传进贤妃殁了的消息,梳妆的穆凉顿住。

她转身看着传信的人:“如何殁的?”

“病故的,贤妃身子本就不好,只是她膝下的晚辞公主不在,无人送终罢了。”

陈晚辞不在城内,新帝登基后也没有下旨给封号,也不知怎么称呼。

穆凉自震惊中回过神来,摆手示意他退下,贤妃一去,宫里连照看林然的人都没有了。左思右想后,她命穆槐去王简处询问一番,贤妃究竟是如何去的。

若真是病故,也就罢了。

若并非病故,林然在宫里的境地比她想的还要难。

后妃病故并非大事,在寝宫里停灵七日,而后送入皇陵中,此时陈晚辞是赶不回来,可惜贤妃临走都见不到唯一的女儿。

王简处送来林然的书信,将贤妃病故一事事无巨细都写了,只将那盏茶隐瞒了,免得阿凉担惊受怕。

穆凉既知是病故,也不再担忧,乔琇的身体本就差,猝然离去,也无人会伤心。

她思量再三,向宫里递了帖子,想去贤妃灵堂前上香。于情于理,皇后都不会拒绝。

帖子送进宫后,次日皇后就恩准了。

穆凉着一身素净的衣裳入宫,由内侍引进后宫,在东华门遇见当值的王简。

当着外人在,王简没有说话,只按照礼数行礼,点头示意她放心,宫里一切都安排妥当。

穆凉受意后,跟着内侍入宫,贤妃的宫殿里满目缟素,伺候的宫人都是一身白衣,头戴白花,三两夫人在灵堂内上香。

贤妃的棺木就摆在殿内,穆凉进入后,明秀点燃三柱香,递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