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2/2页)

想起了那个乡镇,易东方不由得有点担心,这个年轻人能够搞好那个乡镇吗?那可是个极度落后封闭的地方,很多人被派到那里,都沉沦了下去,薛冰会不会也在那个地方折戟那?

易东方忽然觉得派薛冰去那里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自己是不是对薛冰太残酷了些,毕竟这个年轻人是他一手提拔的,私心里并不希望他受什么伤害。其实这次给薛冰这么重处罚易东方并不赞同,可是这个决策并不是他可以完全左右的。

政治总不能尽如人愿,妥协有时也是一种必要。

本来这次处理薛冰市里面原本报给省里面的处理方案是薛冰行政降一级,仍担任东山县县委书记,可是省委副书记叶向派系的人坚持要将薛冰撤职,不同意市里面的处理意见。

易东方明白,叶向是为了他侄子叶卫红能够升任县委书记,所以才不想让薛冰复职。易东方当然不想让叶向得逞,为了维护他的弟子据理力争。

在双方争执不下之时,省委书记方中提出了折中方案,他说:“撤职似乎处分得重了一点,可薛冰这个同志在处理桥梁垮塌这一事件中的表现说明他的能力尚不足以承担县委书记这一重任,还是把他放到下面乡镇一级锻炼锻炼再说吧。”

当时干部管理制度尚不十分严格,也没有明确的立法,往往一个主要领导干部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普通干部的仕途。方中作为一省的最高领导,他的话起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易东方和叶向都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便有了这个让薛冰降级降职任用的处理意见。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易东方想道。不管他了,如果薛冰真的不是那么块材料,到时候再想办法把他调上来给他个闲职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