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不是结尾的结尾(第2/2页)

楚小昭道:“他当县长时很年轻啊。”

张晓娅道:“是全省当时最年轻的县长。”

楚小昭道:“调到企业工作,真可惜。”

张晓娅道:“就是这一件事情,让我彻底看上这个男人的。他为了自己的爱人,将所有人都看好的大好前程毅然抛弃。虽然还有一个尾巴,可是毕竟与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夫妻俩前往全国最好医院找到全国最好医生求医,不同医生对吕姐的病有不同看法,有一派肯定认为是恶性肿瘤,另一派医生通过波谱扫描结果,以及从病人脑部症状是突发而不是渐进这一点来判断,觉得这一病灶不像是肿瘤,而是一种罕见的炎症,甚至提出失忆也有可能与脑部炎症有关联。双方都不同意对方意见,互不妥协,王桥夫妻就到了国外求治,也没有明确答案。回国后,他们没有开颅,采用一位中医名家的方子进行保守治疗。”

楚小昭首:“他们现在怎么样?”

张晓娅道:“王桥和吕姐现在居住在柳溪。从吕姐查出病到现有好几年时间了,如今吕姐所有症状都消失了,非常健康。吕姐后来没有到静州师范工作,就在柳溪全心全意搞尖头鱼开发。有一句话叫做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确实有道理,他们夫妻俩在治病期间,在柳溪小河边建了一个尖头鱼养殖基地,将小河水引进基地,模拟野生环境,第一次成功地对尖头鱼实施了人工养殖,而且品质没有下降。如今昌东尖头鱼成为昌东最有名的特产,全部销往一线城市,吕姐掌握的资产至少在好几千万吧。”

楚小昭道:“王桥也在搞养殖?我总觉得他都做到了县长,去养尖头鱼有些可惜?”

张晓娅道:“当医生宣布吕姐不再是病人以后,恰好王桥担任党委副书记的工厂经营陷入破产境地,工人们围攻了省政府。王桥临危受命,担任了这个工厂的厂长。他担任厂长有一年多时间,十年都处于亏损状态的工厂有了盈利。”

……

聊完王桥的故事,楚小昭担心地看着张晓娅,道:“他们夫妻倒是有一个团圆的结局,你怎么办?”

张晓娅叹息一声,随后又笑道:“所有人的人生都不是圆满的,或许我的白马王子就在前面等着我。”

(全书完)

(明天发后记,谈一谈创作历程。)(未完待续。)

...《静州往事》后记:

《静州往事》于2015年7月26日发出来以后,转眼就到了2016年8月24日,一共发出496章,平均每天一章多一点,前面四十万字有存稿,后面是边写边更,当然也有不少断更时间,抱歉!总体来说,小桥还是勤奋的。

一、到目前为止,加上三部前传(估且算是前传吧),全书总计210万字,篇幅不短了,想要写的内容基本写完,算是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吧。

二、情节的两次变化。

第一个变化:本书最初是准备作为侯卫东的姐妹篇,后来由于这个类别限制太多太多,又屡次遇到404问题,于是淡化了官场部分,强化了个人奋斗部分,更注重大时代下的人物命运,这一点大家都应该看得出来。原本计划是侯氏双雄的故事,现在王桥刚到县级就结束了,希望能够理解。

第二个变化:在设计情节时,原来计划吕琪失忆是脑部肿瘤造成,王桥为了妻子而离开县长岗位。经过努力却没有能够挽回吕琪的生命。写到后来,小桥对吕琪投入的感情越来越多,心越来越软,越不希望是一个悲剧结束。小桥个人没有克服感情困扰,打断了全书构想,最终没有完成原定的写作方案。亏欠了张晓娅,希望张晓娅能够坚强。

三、结尾其实是开放式结尾,留了点想象空间给读者。

四、关于吕琪。吕琪是花笔墨最多的主人公,前传三部约六十多万字都与她紧密相关,结束也以她为核心,总计字数越过八十万字。李宁咏全书约占三十万字,晏琳全书约点二十五万字。只不过在本书开始时,吕琪已经离开了,造成了吕琪是后来者的印象。

五、至于某些朋友所言是为了实体书而结束,这不符合事实。本书是先有实体,《基层风云》已经是简体市场的畅销书了,只是某种原因无法出版才放到了网上,名字全部改掉,曾经连设定都改了(后来又改了回来)。我坚持在网上把王桥的故事写完,主要动力还是想完成自己心愿,把王桥的故事认认真真讲完整。

五、由于后面部分是即时更新,难免有思考不周到的地方,谢谢大家批评和鼓励。

感谢一年多时间相会于此的缘分,鞠躬!感谢所有关心过本书的朋友们,再次鞠躬!!(未完待续。)

...